端午节前后该怎么养生呢
DRAGONBOATFESTIVAL 端午安康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农历五月是恶月,民间又称“毒月”、“恶月”或“百毒月”,因为用现代观点来解释,此时气温日渐升高,天气暑热,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毒瘴滋生,人最容易生病。古人还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可以说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需要我们注意。 下面和旅小鸭一起来看端午节养生习俗,希望有所帮助! 吃 棕 子 ● 清 热 除 烦 中医认为,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总的来说,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特别适合初夏食用。进食时须注意,制作粽子的原料糯米黏性较大,过量进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可贪食。 吃 咸 鸭 蛋 ● 滋 肾 阴 清 肺 端午节吃咸鸭蛋也是一大习俗,俗话有云:“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因为端午节过后预示着炎热的夏天来临,动植物生命活动进入旺盛阶段,再加上气候潮湿,病虫细菌活跃,容易引发众多疾病。端午节吃咸鸭蛋,可以祛毒,利于保持身体健康。 鸭蛋性寒,能清肺火。而盐是至阴之物,经过盐腌的蛋,清火效果更好。咸味入肾,能充分发挥鸭蛋滋养肾阴的功效。 门 悬 艾 蒲 ● 驱 毒 除 瘟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将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艾叶(也叫艾蒿)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悬挂艾叶及燃烧艾叶的确有杀菌消毒、预防瘟疫流行的作用。艾叶、菖蒲还有驱蚊的作用,慢慢燃烧艾叶驱蚊效果更好。 涂 雄 黄 酒 ● 杀 虫 解 毒 涂洒雄黄酒是端午节习俗之一。在端午节,将雄黄掺在酒里制成雄黄酒,甩洒在居室的墙角和床下,具有较强的灭蚊和杀虫作用。由于雄黄能从皮肤吸收,外用亦不宜大面积涂擦,以防中毒。而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人涂之可以避毒。也有很多人在端午节饮雄黄酒,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 挂 香 囊 ● 散 风 驱 寒 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襄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襄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兰 汤 沐 浴 ● 祛 湿 辟 邪 草药水,即是古籍记载的沐兰汤,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端午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药。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洗草药水习俗的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末的《大戴礼记》中,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此俗至今尚存,且广泛流行。在广东,儿童用苦草麦药或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煮水洗,少年、成年男子则到江河、海边冲凉,谓之洗龙舟水,洗去晦气,带来好运。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草、菖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版权声明: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敬请及时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ucaoa.com/jgcrybw/8312.html
- 上一篇文章: 橙友好奇西湖里飞起来的到底是什么鱼答案问
- 下一篇文章: 风景园林及旅游守望身边的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