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沙湖水环境整治成效亮眼,媒体报道ld
“环境变好了,过去搬出去的邻居又重新装修房子准备搬回来。”家住梦湖水岸的覃女士见证了外沙湖水环境的改善她说“现在住在这里太舒心了。”一湖碧波、水草丰茂、野鸭嬉戏、鱼翔浅底沙湖公园内的外沙湖在经历11个月的综合整治之后“颜值”再次刷新这则“水下森林”通讯报道火遍了媒体圈这是由长江设计公司EPC模式承建的外沙湖水环境提升项目工程长江日报头版+3版全文报道 武汉晚报头版+10版报道 长江日报客户端、大武汉第一时间推出 其后,新华网、光明网、武汉发布、湖北湖泊保护、荆楚网、搜狐网、潇湘晨报等媒体相继转发。文章全文如下:外沙湖种下万平方米“水下森林” 外沙湖岸边有众多住宅小区,湖泊治理完成,周边居民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 外沙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施工中,总承包方武昌市政建设集团、长江设计院在设计中融入“建设幸福河湖”的理念,实行湖底清淤之外,重点在外沙湖等水域种下万平方米的“水下森林”,湖泊水生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1.2%提升至治理后的60%以上,改善湖泊整体生态环境,大规模提升水生植被覆盖度,开创国内城中湖治理的新方案。 梦湖水岸小区与外沙湖“毗邻而居”,隔着栏杆就能望见不远处的湖景。小区靠近外沙湖一侧的两处水体纳入此次外沙湖整治过程,昔日杂草丛生的两个小池塘,经过清理、洗刷、修复之后,恢复最初的“容貌”,与湖水景观融为一体。 池塘中有三尊形态各异的牛雕像,沙湖公园工作人员刘先生说,“三头牛”多年来一直被杂草和污水掩盖住,整治后才露出“真容”,周边居民以为是新修的。 小区居民陈先生说,他在湖边住了十几年,最近一年真正感受到变化。天气好的时候,上班不坐车,花上25分钟从公园湖边穿过去,“步行上班也是一种享受”。 白鹭、夜鹭、黑水鸡、海鸥、鱼鹰、野鸭……治理之后的外沙湖常常“偶遇”各种以前很少见到的鸟儿。 负责项目设计的长江设计院水环院总工吴从林介绍,外沙湖属东沙水系,具有调蓄洪水、生物栖息地、景观等多种功能,如此大规模的湖泊治理难度不小。工程分八大区域进行治理,先清淤再修复水环境,湖底种水草,放养鱼、螺贝类等水生动物,构建完整“水生态平衡系统”,实现湖泊可持续的生态治理,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岸边植物错落有致、四季常绿 外沙湖湖域面积宽广,整治之前,项目部在湖中设置科普示范区、琴园示范区两大示范区,将其打造成水环境治理的“样板间”,再向整个湖域推广。几乎见不到成片的湖面,水中尽是疯长的杂草和破败的荷叶,武昌市政建设集团项目经理陈军向记者回忆科普示范区去年的景象。“我们将湖中淤泥全部清理,处理部分繁殖过快的鱼类,破败的杂草全部拔走。”陈军回忆,当时光清淤就花了一个多月。今年4月底,武昌区外沙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消除劣Ⅴ类水体,两个示范区水体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以上。近日,长江日报记者在科普示范区见到,一池湖水清澈见底,阳光下湖底的水草清晰可见,偶尔见到鱼儿游过;湖中间的曝气机呈喷泉状,湖岸边错落有致地种植着美人蕉、水葱、香蒲等植物,两艘无人驾驶清理船正在湖中“工作”。陈军介绍,水生态修复的方式,是按照不同配比种下苦草、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有助于提升水体透明度、改善水质,还投放肉食性乌鳢、黄颡鱼等鱼类,螺、蚌等底栖动物,构建水下的生态平衡系统,实现浑水生态系统向清水草型生态系统转变,保持水质良性循环。在湖大附小围墙外的一段湖岸,水面上星星点点的睡莲正在盛开。陈军说,原来湖岸边主要是草坪、绿地,整治过程中优化湖岸布局,行走时能感受到岸边植物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四季常绿。放眼湖面,清晰可见一道道绿色的围挡分隔。吴从林介绍,每个片区的整治进度不同,随着后续水环境的稳定,围挡分隔将会逐步地拆除。居民纷纷给改造后的湖泊点赞 外沙湖整治过程之中,梦湖水岸小区居民建议,将小区靠湖的水体也一并整治,经走访调研正式纳入整治范围。 武昌市政建设集团项目技术负责人陈嘉亮还记得,小区水体位于绿道一侧,由于道路狭窄,无法用大型的设备清淤,只能人工清理,再用专门的清淤车来回运输。清理之后,在干净的池塘中种下水草,放养鱼儿,小池塘很快焕发生机。 小区居民覃女士说,业主群里常常有邻居散步时拍下湖边美景,大家经常为改造后的湖泊点赞,小区水体与湖泊同步整治,改善小区环境,美化湖泊周边景观线,一举两得。 陈嘉亮说,看着湖泊一天天变美,项目部的同事们也自豪感满满,很多人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ucaoa.com/jgcrybw/8280.html
- 上一篇文章: 前苏联大饥荒以及发生的原因照片
- 下一篇文章: 节日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