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哪些表现症状 http://m.39.net/pf/a_4834283.html

中国古代碑帖(石刻),大致可分为刻石、碑碣、墓志、墓莂、石阙、摩崖、造像、塔铭、画像、浮图、刻经、界至、医方、井阑、桥柱、题咏、题名以及诗文杂著等,几乎无体不包,内容十分丰富,涉及范围广泛。碑帖(石刻)艺术自出现以来,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元、明、清及民国,直至新中国诞生,可以说代有佳刻,至今不衰。其文种除汉文以外,还有满文、蒙文、维文、回文、吐蕃文、西夏文、女真文以及外文等。碑帖(石刻)的文体有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魏书、楷书、草书、行书及民间一些创意字等。其内容大多是王朝建国、典章制度、战功记录、封疆定界、农业丰歉、社会治乱、宗庙立主、世族谱系、抗灾济民、掘井开路、立界买地、书札医方、名人经传、游览题名等。

中国碑帖(石刻)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故其拓片一直成为历代金石、书法、艺术、文学、史学等文人墨客及其书画商人竞相收集珍藏的艺术品。宋代欧阳修一生收藏碑帖(石刻)拓本一千卷余,并编写了《集古录》,开拓片收藏研究大家之先河。赵明诚与妻李清照一生酷嗜金石彝器,对两周以来金石遗文无所不涉,后辑成《金石录》传世。明、清及民国更是碑帖(石刻)拓片收藏之高潮。如董其昌、赵崡、王铎、金冬心、翁方纲、包世臣、陈介祺、端方、杨守敬、罗振玉、康有为、张伯英、朱文钧、周肇祥、鲁迅、于右任等等都是收藏拓片大家之代表。如明代万历中叶的关中奇士赵崡,30余年间遍足中国大江南北收藏碑帖拓片,曾以白金百两从一破落官宦手中购得宋拓《麓山寺碑》及《画像赞碑》拓片,并著有《石墨镌华》传世。明末间著名书法家王铎当收到一套《淳化阁帖》时,如获之宝,自己用隶书、草书、行书多种书体书签,极为精妙。清人朱文钧以自己30余年之心血,收藏汉唐碑帖拓本七百余种,他曾为收藏宋拓《醴泉铭》拓本忍着巨大沉痛变卖掉家藏明代沈周的《吴江图》和文徵明的《云山图》,才凑够款额四千块大洋购得之。据说在京城当时买一所四合院才七八百元,买这件拓本等于买五所四合院。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收藏拓片其重要意义越来越大,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第一,古代碑帖(石刻)原石破坏严重。原石过去或因遭遇兵燹,或因保护措施不得力,或因一些政治因素人为毁坏,或因火灾、地震之天祸,或因盗贼偷窃流出境外等,其数量愈来愈少,漫漶剥蚀日趋严重。如王铎书写的著名法帖《拟山园》,曾因政治运动被砸得面目全非,被世人所称赞的“苍老劲健,全力以胜”之风已一扫而光。当今谁藏有旧拓本其珍贵可想而知了。第二,旧拓片失散无量。从现在角度讲,民国时期以前拓本应算旧拓了,首先是“文革”中破“四旧”时烧毁失散无数,甚至一些博物馆也用架子车把拓片一车车拉到大街上投入火海。再就是民间中尚留存下来的,由于后代文化素养低,有的当废纸卖掉;有的当糊墙纸贴墙了,第三,国家已开始对碑帖(石刻)管理日趋正规。特别是对一些名碑帖(石刻)早已采取严格措施加以保护。除研究部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需捶拓少量外,其它是不允许随意捶拓的。现在偶尔在社会上见到的也只是散落在民间的旧拓片,如能收到,应是很可贵的。第四,碑帖(石刻)拓片以前几年的曲高和寡已开始逐渐变为今天收藏的热门了。其价格也由前几年的几十元几百元一帧,变为近几年上千元上万元的价位,甚至几百万元的价位。

说说碑帖

一,概述

碑帖拓本,是诸多收藏品中的一个大类。碑帖收藏,就这一概念而言,是指关于碑帖的收藏、保存、研究、流传散佚等活动。对碑帖的研究,始于北宋,现在公认大文学家欧阳修,是这门学问的开创者。据史书记载,早在隋代就有了拓本,可惜如今还没有发现隋以前的拓本,现存最早的拓本为唐代。可以说,自拓术发明以后,就有了拓本,就有了碑帖拓本的收藏活动。如今,碑帖拓本,仍然吸引着无数的收藏爱好者。

1,什么是碑?

《说文》对碑的解释是,“竖石也”。上古时期,在宫、庙门前,必立竖石,称之为碑。其作用是“识日影、引阴阳也。”起初的碑,就是立着的一块长方形的石板。在石板上方中间,还有一个圆孔,称为碑穿。立在墓穴旁边的碑,是用作拴系绳索的,以便把棺材放入墓穴;立于豪门大宅前的,是用作拴马的,即拴马桩;立在庙宇祠堂前的,是用来拴祭祀用的牺牲。当时被称作碑的石板,上面没有镌刻任何文字。大约在西汉初年,才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碑,即刻有文字的石板。现在人们理解的碑刻,实际上包括庙碑、墓碑、墓志、造像、经幢、崖壁题刻等。

一块碑,又分为碑额、碑阳、碑阴、碑侧、碑座,碑座也称之为趺或龟趺。碑额即碑的上端,又叫碑首,上面刻标题,其字体多为篆文,在文字的四周一般刻有蟠螭、蟠龙等图案。碑阳,即碑的正面,刻碑的正文。如果碑文太长,正文刻不下,也有刻在碑侧和碑阴的。碑阴,即碑的背面。碑阴有的刻字,有的不刻字。碑阴所刻的内容,一般是碑的题名和建碑的捐赠人的姓名及捐赠钱币数量。碑侧,也就是碑的左右两个侧面。碑侧如同碑阴,有刻字的,也有不刻字的。刻字的,一般刻的是题名。碑座,就是安放碑身的石座,也叫龟趺,因其雕刻的形状如龟而得名。早期的碑座,只是一个长方形的石板,上面一般刻有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到南北朝时,才出现了龟形碑座,才有了龟趺之说。龟,象征着长寿。以龟趺为碑座,表达了树碑者的一种愿望,希望碑能保存久远。关于碑的形制,王芑孙在他的《碑版广例》中,作了详尽的论述。

不是所有刻有文字的石板,都可以冠以“碑”名的,也有的被称之为碣。碑与碣,在形制上的主要区别在于,长方形刻石称之为碑,圆形刻石则称之为碣。

2,什么是帖?

上古时期,没有纸,书于帛者,曰之帖。为了久存,把帛书刻于石上,也称之为帖。从帖的刻石上拓印下来的拓本,仍称为帖。

立石为碑,横石为帖。帖,是刻石中的一类,是把前人的墨迹摹刻上石,以供学习书法的人们临摹。帖,也有用木刻的,如今市面上仍有许多清代木刻帖出售。帖为横石,每块石的高约25到35厘米,宽70到厘米。帖的刻石一般存于室内,或镶之于墙壁间,以供人们欣赏传拓。帖的内容大多是帝王、重臣和一些文化名人所书诗词、信札等。帖又分为单帖和丛帖。只刻单篇的帖,称为单帖。著名的单帖有,钟繇的《宣示表》、《还示表》、《贺捷表》,陆机的《平复帖》,皇象的《急就章》,王羲之的《黄庭经》、《兰亭序》、《乐毅论》,王献之的《中秋帖》、《洛神赋十三行》,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欧阳询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虞世南的《破邪论叙》,褚遂良的《阴符经》、《度人经》、《西升经》、《千字文》,颜真卿的《小麻姑仙坛记》、《争座位帖》、《祭侄文稿》,柳公权的《护命经》、《常清静经》,孙过庭的《书谱》,张旭的《千字文》、《肚痛帖》,怀素的《千字文》、《圣母帖》,钟绍京的《维摩经》,苏轼的《前后赤壁赋》,黄庭坚的《松风阁诗》,米沛的《多景楼诗帖》,赵子昂的《道德经》等。

把多人的书法或一人的数种书法刻在一起的,称之为丛帖。我国从古至今,见之于著录的丛帖约余种。集刻数人书法的丛帖,著名的有《淳化阁帖》,刻于宋淳化三年。还有《大观帖》、《澄清堂帖》、《博古堂帖》、《宝晋斋帖》、《凤墅帖》、《停云馆帖》、《戏鸿堂帖》、《玉烟堂帖》、《秋碧堂帖》、《快雪堂帖》、《式古堂帖》、《三希堂帖》等。著名的个人丛帖有,王羲之书《十七帖》,颜真卿书《忠义堂帖》,苏轼书《观海堂苏帖》,黄庭坚书《黄文节公法书》,米沛书《英光堂帖》,赵炅书《至道御书法帖》,赵子昂书《松雪斋法书墨刻》文征明书《停云馆真迹》,董其昌书《书种堂帖》,刘墉书《刘文清公手迹》,邓石如书《完白真迹》等。

上面,是从碑和帖的基本概念介绍碑帖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碑帖理解,不是单指碑石和帖石以及从这两种刻石上拓下来的拓片(本),其涵盖面是比较广的,广到可以包括刻有文字的所有刻石及其拓片。作为个人收藏来说,不妨从广义上去理解它,收集的范围可以广一些。凡有文字的刻石拓片(本),都应是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ucaoa.com/jgcgx/10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