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作者榜#

苦铁传人

◇刘曦林

作者按:吴昌硕(—),早期名俊、俊卿,后以字行,别号缶庐、苦铁等,浙江安吉人。冶诗、书、画、印修养于一炉,渐成为后海派领袖,以重、拙、大为美学特色,将文人画演化为与市民文化相融的近现代画风,在青藤、八大及“扬州八怪”之外别开新途。亲自指导了陈师曾、王一亭、潘天寿、王梦白、赵云壑、吴茀之、王个簃、诸乐三等大家,深刻影响了齐白石、陈半丁等一系列现代名家。其中关于吴昌硕与王一亭、赵云壑访谈的资料颇为珍稀,乃年得自上海。

一、白龙山人王一亭——访陆伯龙先生

时间:年11月22日下午

地点:上海陆伯龙寓所

采访手记:王一亭(—),名震,号白龙山人,别号海云楼主、梅花馆主,上海南汇人。吴昌硕友人,以人物、佛像、花鸟画最著。曾任日清汽船会社买办,上海总商会主席。曾加入同盟会,赞助民主革命活动,又从事慈善事业,任豫园书画善会会长。年,介绍吴昌硕迁居上海,视为严父,尊为师长。吴号苦铁,一亭亦苦铁艺术传人。吴以“天生地怪生一亭,笔铸生铁墨寒雨。活泼泼地绕精神,古人为宾我为主”诗相赠。诚信佛,曾任中国佛教会会长,作画亦有度一切苦厄之佛心(图1、图2)。

图1?吴昌硕与王一亭(右)

图2?王一亭与夫人曹氏

王一亭曾因其买办身份而被轻视,实际上他热心于艺术与慈善事业,在佛教和美术界广受赞誉,研究近现代美术不可忽视之,遂在沪寻访其弟子陆伯龙等。陆伯龙先生时年已90,记忆颇为清晰,怕老人家累着,提问不多,满屋子陆老流水般的回忆。进得屋来,先看王一亭作品彩色照片。

陆伯龙:这些照片有些是从香港展览会拍摄的。日本出过一本画册,其画厚实,人物画得好,出手很快。吴昌硕是不画人物的。王一亭的后代现多在日本、美国,现在对他家引起了重视。吴昌硕写的《白龙山人小传》在香港出版过,有复印本。

《论古图》一画,吴昌硕题,另有曾农髯题。当时有些人到西泠印社去新造一个房子,王一亭画,吴昌硕题(作者按:原作在陆老处)。《论古图》是比较重要的作品。哈少甫在里边,都画得很像(作者按:惜未见到原作)。

王一亭从34岁跟吴昌硕学画,以前有个书画会(图3),开始在题襟馆,后来在中华书画社,与程璋、汪洵等交游。汪洵老了,他是清代的书画家。(作者按:程璋参西法画动物。汪洵字渊若,为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首任会长。)

图3?王一亭?缶庐讲艺图?

cm×53cm?纸本墨笔?年

年,日本大地震,房子塌了很多,有一堵墙未倒,王一亭的画还在墙上挂着,日本人以为是吉祥的。当时上海华人捐款救济日本,用此款造了一个大钟,数目很大。出版过照片,我们都捐过画。

王一亭先从任伯年学画,任伯年送王一亭画蛮多,我家也有收藏。吴王二人各有“梓园”。任为吴画过“梓园”,吴在苏州有个“梓园”,王一亭在上海造的“梓园”。王不是拜吴为师,不算吴昌硕的学生,他们是友朋关系。[作者按:也有人说师友之间;吴长邺著《我的祖父吴昌硕》附《年谱简编》,“民国二年,癸丑()年”记曰:“是年,王一亭投拜门下称弟子。由王一亭介绍,先生迁住山西北路吉庆里号。”]

王一亭一向信佛,家里有个佛楼,专门拜佛,此房抗战时毁,叫“梓园”,原位南市乔家浜,现北山西路吉庆里,与吴昌硕住的房子在一起。那时吴与王合作的画很多。王一亭有张潜修的照片(图4),照片上题:“念佛念心。”右边题:“行年五十九,是非不挂口。念佛唯一心,我心佛心否?乙丑仲秋白龙山人自题。”时在年。

图4?王一亭潜修像

王一亭的父亲在上海浦东开布庄,是生意人,其兄竹亭不画画,也是做生意的,只有个小姨子会画画。王一亭在日本办的日清公司即日清汽船会社做轮船生意,任买办,中国人在里边职务最高的。每船去日本,都带去吴昌硕、王一亭他们的画销售,日本人都托这里买吴昌硕和王一亭的画。在日本很多人家有他们的作品。日本人让吴昌硕画人物,吴不画人物,只好请王一亭代笔了(图5)。

图5?王一亭?潜修图?

.5cm×53.5cm?纸本设色?年

最近到普陀山千步沙,里面还有个石头亭子没坏,有吴昌硕的一副对子、王一亭四幅画的刻石。吴昌硕的对子原在我那里。

采访手记:问及王一亭的个性。

陆伯龙:王一亭信佛,他是慈善家,弟子们也专做好事儿,诚而不浪漫。他到普陀山,人家都迎接他。(采访手记:此时陆先生出示王一亭在普陀山的照片,王一亭真是有佛心,双耳垂肩,方面大耳。)上海大世界,日本人扔了炸弹,正好王一亭的小车要开过去,车坏了停住了,结果躲过了炸弹,确有此事。

驻日大使许世英有王震(王一亭)的启示,是王震写的字,救济难民的宣言,那是年的事。

王一亭的印章是吴昌硕刻的,已经丢掉了,王早年、晚年墨迹也都丢掉了。王一亭原葬在上海虹桥公墓,近几年才迁到苏州东山华侨公墓,这是年4月的事情了。我曾陪香港人去看,有照片。迁了两年了。

采访手记:问及王一亭如何死的?

陆伯龙:日本人很崇拜他,曾为他拍过一部电影。上海抗日,他怕日本人让他做维持会,他回避,到了香港。他的病多了,病重了bfm身体不好。那时候已经71岁,又回到上海。觉园外面有两幢房子,是寺庙,他住在楼上,与戴季陶隔壁。

采访手记:然后大家一起欣赏陆老收藏的作品。有笔者所记,有陆老介绍,一并录存。

吴昌硕早期画的黄瘿瓢的山水册页,王一亭也喜欢黄瘿瓢的作品。

一张王一亭的书法,书:“葡萄美酒夜光杯……”朱印“半偈园”“苕溪王震长寿”。

第二件绘画《秋菊老少年》,画于年癸丑,是早年的作品。缶老为之题:“一亭画菊大如斗,秋色斑斓旭出手。昌硕题句怕出丑,下笔仿佛入掣肘。今年太岁在癸丑(作者按:王羲之书兰亭序之年),健笔徜与兰亭偶,胆大还兼面皮厚。”白文印“古梅花馆”。

又见甲子《八哥茨菇》,水横点,竖笔装饰,虽小却好。他的盛期在抗战前一二十年代。但王一亭的画,假的多。

壬申()《人物册页》,原作藏在香港,封面题“戏墨,白龙山人”,画唐明皇、高力士……简练,有漫画味。

图6?王一亭?桃花飞燕

cm×47cm?纸本设色?年?中国美术馆藏

图7?王一亭?牧牛图

94cm×33.5cm?纸本设色?年

又见其他作品照片,早年《戏婴》图,较嫩弱。年《羲之爱鹅》,有任伯年味儿。《牧牛图》也是任伯年味儿。王震又有乙卯佛像,略活泼些。丙辰()的《荷花》,吴昌硕味,很粗浑。壬戌()的《寿星仙姑》。庚申作的《菊石》,画得粗浑。又有《刘海戏蟾》,没发表过,吴昌硕年七十有八题:“辛丑三月,山阴任堇叔拜题于春水草堂。”乙丑画《岁朝图》(图6、图7、图8)。

图8?王一亭?松鹤延年?cm×66cm

纸本设色?年?中国美术馆藏

笔者曾见以下三图较为重要:

《洪水横流》,年。难民呼号于高埠,夺命于激浪之景。款识曰:“洪水横流田变海,哀鸿遍野起悲号,天心果欲留人种,忍见饥民负母逃。世间福祸凭人造,后果由来先种因,自古济人还自济,快将衣粟济饥民。近来直奉、河南、四川等省,洪水爆发,灾区之广,灾民之苦,为数十年所未有,顾降灾难由于天心,而救灾端赖于人事,兹将灾情绘成此图,以供诸君子一鉴。丁巳秋,七月二十九日,白龙山人并题。”

《雪中送炭》,款识一:“癸丑秋九月,白龙山人王震写。”

款识二:“华堂高幔不知寒,狐袭长裘貂制冠。门外雪飞深几尺,贵人犹当月明看。闻说袁安长闭门,哪堪风雪卧黄昏。今朝不信炎凉态,兽碳携来破屋温。一亭先生教正。癸丑冬月,吴涵书于歇脯寓廔。”

款识三:“人情世态不可说,趋势利若江河奔。趋之不足继谄媚,吮瘫舐痣言报恩。溺势利者神志昏,目光下视气吐吞。那识饥无米炊灾,了无裈雪风猎猎。柴为门一客,送碳来前村。地炉红炽难手扪,暖我骨髓兼儿孙。依人鸡犬牛羊豚,暖烘烘地天回春。直欲追返袁安魂,富贵于我如浮云,不知世有新乾坤。一亭画雪中送炭,意鬑鬑云须形神毕肖,为题此诗,癸丑十月,吴昌硕。”(图9)(作者按:此画见《民国二十六年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专辑·现代书画集九》)

图9?王一亭?雪中送炭?纸本墨笔?年

图10?王一亭?山水

纸本设色?年

《白马驮经》油画,此为其第一幅油画,笔法依如中国画也。亚尘志曰:“……他虽然忙于社会一切酬应,但是每天的三小时作画工作,除了特别事故之外,没一天间断的。”(见《艺风》一卷.七,76页后插页。)

二、泉梅老人赵云壑——访黄昌中先生

时间:年12月

地点:上海黄昌中寓所

采访手记:赵子云(—),名起,字子云,号云壑,江苏苏州人。拜师吴昌硕,颇得师法。为海上名书画家、篆刻家。后定居苏州鬻画。其师赠联曰:“云卧北岳,雪豹南溟。”虽言“缶庐第二”,但画风不及其师拙厚,而较秀润。自我创作之外,亦时为其师代笔。

黄昌中,年生,19岁去苏州,拜赵子云为师,后居上海,于朵云轩从艺,作山水、花卉。年接受访问时年65岁。多作山水、花卉,作有《吴昌硕、赵云壑、黄昌中比较年表》。赵子云系吴昌硕弟子,当年被称为“缶庐第二”,市场颇佳,现渐被淡忘。年,得访黄昌中先生,谈赵子云事颇详,对认识海派或有所帮助。

黄昌中:我师父名字叫赵起,字子云,号云壑等。泉梅老人是晚年用号,其他的名字也用了不少。赵云壑先生系苏州人,他是书香门第,祖父、伯父都做过小官。他甲戌()阴历十一月初八生,属狗,年1月4日去世,享年82岁。

家里原想叫他学医,他无此兴趣,喜读诗书。他从小画画,没干过别的事儿,苏州裱画有名,常到裱画店铺去临摹古人的画。他很有天赋,年轻勤奋,聪颖好学,人家主动把好画借给他,只借一夜,第二天就要还,不然裱主不满意。吴昌硕原在苏州,叫赵子云先到上海看看如何,然后吴迁往上海。赵云壑从吴昌硕学画时30岁。他对老师很尊重,每年祭神时,他将亲手写的字供上,三拜,“尊师,尊师”地喊着拜着。他的盛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80岁以后衰了,抗战后秃顶了,有时候剃半秃。

赵云壑喜听苏州评弹、评书,我在时总带我一块儿去。抗战以后回到苏州,到苏州后又逃难,稳定后又住苏州。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有聘请他的信,聘他到日本当教授,他坚决不干,有气节。

他在苏州十全街有一幢带花园的楼,靠卖画建起来的,后来花园割掉了,办了托儿所、幼儿园什么的。孙子还住在那里,应该搞个小纪念馆。

一解放,军代表很器重他,他是第一届市政协委员,诞辰90周年时,当地的文化部门为他开过纪念画展。

采访手记:问及赵拜吴为师之后,吴逝世之前,代笔多还是自己的东西多?

黄昌中:他自己的也蛮多的,也有人请他用吴的款,人家知道吴在时,也是他代笔的。吴过世后更找他了,求吴昌硕求不到了,只好请他,无论如何想办法。他最能代笔,也最有自己的方法。比方说他的枇杷、石头,很重质感。其画完全可以和吴画乱真。社会上承认,谢稚柳也承认。吴昌硕忙不过来,交游多,喜欢玩,订件多,找大弟子代笔。弟子代笔,对半分成,不认为是学生就可以剥削他。一般比较拙的、呆板的是吴昌硕的,比较秀逸的是赵子云的。他有自己的东西,有许多不是吴昌硕的。吴昌硕的荷花秆子直上直下,赵不同。如他自己的题款,草书就很好,真、草、篆、隶都用。(采访手记:昌中先生指了指墙上赵子云的对联:“绿苔墙短山遥见,红叶池深水暗通。”上款“昌中贤契世讲同调正之”,下款“泉梅老人赵云壑”。)(图11)

图11?赵云鹤?草书壑赠黄昌中绿苔红叶七言联?纸本

赵先生印也刻得很好,藏有自家印谱,亲手拓的四集,称《壑山樵人印存》,没有发行。边款也与别人不同,不是吴昌硕风格。

采访手记:问及生活。

黄昌中:以前他吃大烟,医院戒烟,完全自告奋勇,很坚决。

采访手记:问及交游。

黄昌中:他喜欢与书画家交友,与书法家萧退安要好,常一起吃茶,去茶馆谈谈、聊聊。诗有部分自己的,吴昌硕的诗也用,隶书也写得好。有收藏,卖画多,但认真,不粗糙,也不过于计较价钱。与倪墨耕打牌,他们喜唱昆曲,苏昆,赵云壑先生唱小生。

采访手记:问及赵子云先生带学生情况。

黄昌中:他一生画画,收徒少。谢之光一度学他,但无法解决收入问题,后改画月份牌,但心里记着赵子云,经常去看望他,后来又回到写意画。

赵老师确实是好。年左右,他特地从苏州赶来,那时候我18岁,还在新华艺专,正式拜他为师。拜见时红毡毯上磕头,很隆重的,还要点香,大红蜡烛,请酒,下请帖,师友请两桌。我19岁在苏州从其学画,他已经67岁了。我什么钱也没带,从他学画,没花多大代价,吃住都在他家,优待我。他喜欢我,常带我出去玩,人也很风趣。我们出去时上午画画,两尺小画一卷儿,放到大褂袖里一摆,有吃有喝,回来还有鸡鸭带回,意思是鼓励我好好画画,才能生活。老师曾为我书篆字横批“双韵书屋”。我妻子喜欢音乐,我画画,故题“双韵”。

有一段时间,上海人求他的画都通过我来转,一直到故去前后十几年。他画价高,特别是北方,天津、北京最相信赵子云的画,南洋也有人来求。

采访手记:问及所画题材。

黄昌中:早期是任立凡那一路的,仕女、花卉、走兽近任熊、任薰。也画山水(图12,作者按:此画见《民国二十六年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专辑·现代书画集三八五》),但吴昌硕不画山水。

图12?赵云壑?山水?纸本墨笔

采访手记:问及其对西洋画的态度。

黄昌中:对西洋画认为也有可取处,洋红用得好,那时他们用的洋红都是德国进口、瓶装的,托裱也不掉,我们称“真洋红”。石青、石绿自己研。(图13、图14、图15)

采访手记:请黄先生介绍一下赵先生的篆刻。

黄昌中:赵先生的《印谱》记有印文、边款,可作研究。择数印如下:

“臣赵云壑”,白文。边款也好:“不及无闷红,次闲之秀,秋盦之雅,让之之柔。自谓如此姑待博雅。明眼为我下一转语,铁汉壑志。”(作者按:自谦不及众,为兼得众家之长也。)

图13?赵云壑?天竹

纸本设色?年

“何地为乐”,白印。边款曰:“好乐,人情也,今之乐土安在乎?镌此太息者再。云壑赵。”

“苦画师”,边款曰:“画,乐事也,易以云苦,知苦思乐矣。作苦画师印。癸丑如月,赵云壑。”

“藏之名山”,边款曰:“癸酉春,做客海上,遍地荆棘,人民欠安,余亦无心握管作画。偶然作刻数方,实为无可如何之消遣也。半秃樵人,时年整六十。”

作者按:此几印文寓先生之苦乐观也。

“一笑百虑忘”,边款曰:“人苦多虑,笑则忘之。呜呼!安得终日笑颜开乎!半秃樵人壑并志。”

“墨池余渖”,边款曰:“一枝秃笔,岁月消磨,画此余渖,着墨无多。”

“破荷弟子”,(作者按:吴昌硕有“破荷亭长”号)边款曰:“今日应干臣所临缶师作破荷,画毕刻此印,以志师生之良缘。苦铁门人铁汉赵云壑拜记。”

图14?赵云壑?三友图

纸本设色?年

图15?赵云壑?枇杷

纸本设色?年

“拜石亭”,边款曰:“石涛我私淑之,石谿我宗仰之,米颠拜石我窃效之,愿筑拜石亭以终老矣。壬申如月,赵云壑。”

“寿无涯”,边款曰:“佛,壑合十写。”(作者按:阴刻一老人坐蒲团参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ucaoa.com/jgcgj/12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