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典之祖吴谦,主持编撰的医宗金鉴,是
#双十一嗨购指南# 中医,一个传承千年的医学体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而在中医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位名为吴谦的医典之祖,他所主持编纂的《医宗金鉴》,更是中医人必读的不朽之作。 吴谦是清朝年间安徽歙县人,也是清宫御医。清初时期他和名医张璐、喻昌齐名,被一起称为清初三大名医。因为他字六吉,所以又被当世人尊称为“六吉先生”。 他凭借高超的医术,深受乾隆皇帝的赏识、器重。除了医术上的成就,他在学术上也有着行高的成就。 他对古今医籍了如指掌,尤其对于《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研究精微,他不但对书中所述逐条订释,还会将各家疏注,校勘修订后收集阐发。 他不但撰写了《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还负责主持编修了综合性的医书《医宗金鉴》。 书中收录了大量经典医籍和自著,其中以《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的注释最为著名。 这部丛书成为了清代及后世医家必备的参考书,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医宗金鉴》的内容涵盖了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个领域,吴谦在每个领域的注释都严谨而周详。他的注释既注重理论的阐述,又注重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中医的原理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吴谦为人如其名一样谦虚好学,他经常会向民间高手学习,从中总结经验,变为己用。 在他早年之时偶遇一位骨折病人,他为其治疗很久一直不能治好,后来病人找来一位民间医生,没想到却迅速将病人治愈了。 吴谦得知后不顾跋涉之苦,自己几次翻山越岭,步行一百多里地到这位民间医生家求教。 在当时这些家传秘诀都是不肯外传的,但是吴谦凭借坚忍不拔的毅力,契尔不舍的精神,一遍遍用自己的谦逊和忠诚对感动对方,终于让对方将自己的正骨手法和药方都倾囊而授。 就这样,他先后请教了10多位民间高手,然后取众家所长,磨炼提高自己的医术。 清朝皇帝都很重视医学,康熙皇帝就很重视天花的治疗和种痘技术的推广,等到了乾隆登基,决定将历代医书整理归纳后,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然后重新,修订成统一的医学教材。 于是任命吴谦和刘裕铎两人共同负责编纂医书。编纂工作动用了14位位纂修官,12位副纂修官、还安排了10位校阅官、2位收掌官和23位纂录官,同时增加了多位画师参与描画药物工作。 耗时四年之久,终于完成,乾隆皇帝亲自给书赐名为《御纂医宗金鉴》。《医宗金鉴》中还单独将《种痘心法》与幼科并列,将中医幼科设为了三科。 《医宗金鉴》的内容详实、系统、实用。对中医教育的影响深远。这本书作为一本经典教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教学和科研中。许多中医学校和机构都将它作为必修课程之一,让更多的学生和医生能够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医。 同时,《医宗金鉴》也为中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参考依据,推动了中医的发展和创新。 《医宗金鉴》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医界,它被誉为“不朽之作”,是中医人必读的重要书籍之一。它的影响力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海外,许多中医爱好者也将其视为必读之作。 很多中医名家就曾说“得此书者,必成名医”。历史上中医书籍多,如《黄帝内经》、《神龙本草》、《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但有一本《医宗金鉴》却与众不同。它用基础理论教人如何为自己和他人看病,成为能悬壶济世的好中医。 全书90卷,采集了历代医书精华,包括各种医学领域。内容有条理,像搭房子一样构建中医知识框架,好读好记。 此书如今还是中国台湾等华语地区中医师必修书籍,许多名医大家教授弟子时都要求先背诵此书。如果你想自学中医,请收藏一本。 注:以上图片来源网络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ucaoa.com/jgcgj/11947.html
- 上一篇文章: 古代宫廷娘娘的黄金芝麻卷,除了乌发的功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