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在田间地头玩耍,有一种不到一米高、尖叶对生,花特别小的草,浑身长满刺毛。一旦碰上,就像被蝎子蛰了一样,刺痛难忍,还会出现红肿的小斑点,往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消退,故名“蝎子草”,它同时还有防盗草、无情草、植物猫的叫法。

将其种在庭院、果园、鱼塘周围,人不敢越过,故名“防盗草”,可作为防盗设施。

将鲜株或干品放在粮仓周围,老鼠碰到立即逃之夭夭,这是“植物猫之名的由来。

而这植物的大名,正是荨麻。

荨麻,古称毛藐或荨草,属荨麻科。荨麻科植物有宽叶荨麻、荨麻、狭叶荨麻、麻叶荨麻等品种。无论哪一种荨麻,都有着蜇人的本领,为什么?

原来,荨麻的刺毛尖端含有蚁酸、丁酸等具刺激作用的酸性物质,人和动物一旦触及,刺毛尖端便断裂,释放出这些物质,导致皮肤产生痛痒。荨麻的这种行为,是一种自我保护,可让食草动物长记性,从此见到它便绕道。

牲畜们不愿意光顾它,就连水中的生物也是一见到它就晕了。

《纲目》曰:荨麻,川、黔诸处甚多,揉搓后投水中,能毒鱼。

但是到了秋霜以后,特别是果实累累的冬春时节,荨麻茎叶里的苦涩味,也就是那些酸性物质大部分消失以后,牛马驼羊便会视它为美味,争相采食它。

所以这个荨麻,是一种优质饲料。每年夏秋,将荨麻收割回来,经晾晒,切碎,用开水煮过,拌些麸皮之类的精料,便是猪猪们的山珍。用荨麻喂养的猪猪,油光发亮,明显肥胖。

所以,虽说荨麻茎叶有刺会蜇人,但它的价值倒是蛮高的。

人类也可食用荨麻。如果采其嫩枝叶作蔬菜或制作馅饼,味美可口。《蜀语》记载:蠚草(荨麻),有红白两种:红者可治齁症(喘急而喉中痰鸣,鼻息气粗声高);白者煎汤浸糯米为粉,油煎甚松。

在欧洲,荨麻被制作为食物调味品,被用来凉拌、汤菜、烤菜,制作荨麻汁以及草药茶等。

药用上,在欧洲,荨麻被称为“百草之王”,用于治疗皮肤病,风湿病,脱发,以及祛痰利尿等。

在我国,荨麻首载于宋代的《益部方物剂》,药用部位为宽叶荨麻、荨麻、麻叶荨麻、狭叶荨麻等多类荨麻科植物的全草。各民族也常以其生长地的荨麻治疗各种疾病。

四川凉山彝族用小果荨麻治疗风湿病及惊风。

布依族用荨麻全草主治风湿麻木。

纳西族用滇藏荨麻根治四肢麻木、扭伤疼痛、皮肤搔痒等。

痛:荨麻根适量,泡酒三至五天后,每服5~10毫升,日服二次。(《文山中草药》)

可能会有人觉得这个方法使用起来比较麻烦,本身现在生活节奏就比较快,没有这些闲时间去摘草药然后回来再进行熬制。

当然比较方便的治疗方法也有,那就是传统的膏药贴疗法,直接贴于患处使药物吸收渗透到深处进行修复,效果会更直接,更明显,就是现在膏药贴的种类非常多,我相信很多人也用过很多贴膏后效果并不明显,有的甚至过敏对皮肤产生二次伤害,这时候就应该选择那种纯草本植物萃取的膏药贴来治疗,比如融禾消痛贴,直接贴于患处药物快速吸收渗透修复,消炎止痛很快,贴上能自己发热,排湿除寒,活血化瘀,疼痛感立减,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眼球。

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暑热,不要贪凉受露,暴饮冷饮等。秋季气候干燥,但秋风送爽,天气转凉,要防止受风寒侵袭。冬季寒风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ucaoa.com/jgcgj/10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