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水有源头树有根”,说的就是不论任何事物都有其根源,在中医文化的理解中健康也是如此,或许有人会说任何的部位都很重要,这句话并没有错误,但是中医文化的特点就是“以五脏为中心”。而在五脏之中,尤为重要的是肾,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肾主一身之阴阳,是阴阳之本;肾为气之根,能协助呼吸,使其保持一定的深度;肾主水,统调一身的水液。以及肾主藏精、肾主骨生髓、促生长、主繁衍、开窍于耳、主二便等等还有很多,如果详细说一两篇文章都介绍不完,可以说衰老的主要的表现几乎都是肾变老的外在表现。由此可见,肾是养生需要重点照顾的脏腑之一,而有一味养肝肾的中药,李时珍取名肉枣,善于滋养安神、益肾气、固肾精、添精髓、固元气、且阴阳均可滋养,还提升正气不留邪气。这一味中药就是山茱萸,在《神农本草经》中名为蜀枣,在《本草纲目》中名为肉枣,还有蜀酸枣、山萸肉、药枣等别名,小伙伴们别着急,我们慢慢分析山茱萸的养生用法以及搭配方法,在文章后边都有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在《神农本草经》中认为山茱萸能够“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只是了解到山茱萸滋养肝肾之后的间接益处,尚未明了其真正的重点。其后的《雷公炮灸论》才说出“益元气,秘精”,算是对山茱萸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直至后来经过数代人的努力,才慢慢对山茱萸了解的更深入,《本草便读》就提到山茱萸“固精养肾,壮水生肝”,其中“水”就是指的肾,因为肾主水,在无形中属水,中医常有用五行来代表五脏的习惯。山茱萸更大的特点是“温而不燥,补而不峻”,而且对于阴阳均有利,正如《本草经疏》中记载“在阴能使阴谐而阳不潜,在阳能使阳秘而阴不耗”,因此山茱萸对肾中阴阳起到平补的益处。山茱萸还有提升正气而不留邪的特点,正如《中参西录》中提到“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与他酸敛之药不同”。山茱萸中在于“滋养肝肾,收敛固涩”八个字,而其在实际中的用法以及用途可以按照三个分类来了解。一、山茱萸滋养肝肾。山茱萸的特点是“酸、温、质润”,有“温而不燥、不而不腻”的优点,既能滋阴又能益阳,在实际的应用之中,山茱萸既可以补益又能固肾、益阳,是滋养肝肾的主要中药之一。对于肝肾的阴虚的人,有头中晕眩、腰中的酸软、耳中鸣响的表现,可用山茱萸与养阴益肾的熟地黄、淮山药搭配。对于肾中之阳不足的人,有腰膝的酸软、小便不畅、畏寒怕冷的表现,可以使用山茱萸与温肾养阳的附子、肉桂一起用,这个方法出自《金匮要略》,名为“肾气”,感兴趣的可以进一步了解,只是注意附子是有毒性的。对于是肝肾不足而腰中痛、腿打软的人,可用山茱萸以及滋养肝肾、强筋骨的杜仲、牛膝搭配;如果是肾中之阳较为虚弱,从而怕冷、四肢发凉的表现,男子则是某项不可描述的功能不能“坚”,可用山茱萸以及熟地黄、肉桂、附子、鹿角胶一起配伍,这个方法出自于《景岳全书》,有两个组成可以选择,一个名为“右归”,另一个叫“赞育”。二、山茱萸固肾气。《新编本草中》记载“山茱萸补养肾水,而性又兼涩,一物二用而成功也。推之而精滑可止也,小便可缩也”。山茱萸能固肾、涩精、止滑,是收敛元气、固精止遗的常用中药。如果是肾的封藏之力不足或者肾阴损耗较多,从而容易在睡梦之中出现精的滑出者,可以用山茱萸以及熟地黄、枸杞、菟丝子一起益肾涩精。对于肾气不足、心脾不足而容易在睡梦中尿床并且消瘦的人,可以用山茱萸益肾养心、缩尿止遗,并且搭配桑螵蛸、黄芪、茯神、羊脬。如果是上了一定的年龄,肝肾属于自然的衰老而封藏固摄之力不足,这可能出现因为肾气不足而小便不受控制,或者“不请自出”的亚健康,养生可用山茱萸以及益智仁、人参、白术一起煮水,这个方法出自于《方龙潭加密》,影响深远。三、山茱萸固女子之经。《药性论》中提出山茱萸能“止月水不定”,这是取山茱萸能固摄肾气并能滋补的功用,山茱萸补肝肾、固冲任而能固经水,因此适合于女子的肝肾不足、冲任虚耗而有的经水淋漓不尽或者过多者。这一类人可以使用山茱萸与熟地黄、当归、白芍搭配的方式,用以滋养肝血、益肾固精的目的,这个方法就是“加味四物”;如果是脾胃的虚弱,从而日久及肾,冲任不固而经水淋漓不尽的人,可用山茱萸与黄芪、白术、龙骨同用,达到益气摄血、固冲任的目的。除此之外,山茱萸还可以用于应急,主要是阳气欲脱的人,这一类人属于危急,非专业人士不可掌控,所以再次不做太多的讨论。值得一说的是,应急使用山茱萸时,可用到20至30克,一般养生使用都是5至10克,并非越多越好的。还有一点就是山茱萸温而收敛,虽然“敛正气不留邪气”,但是一种特殊的存在,那就是本身素来有湿热之邪,同时小便淋漓不尽的人不可以用之。养生就是需要找到亚健康的根源,正如“水有源头树有根”,抓住根源再下手能事半功倍,所以多了解中医文化的养生知识能摆脱盲目的养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ucaoa.com/jgccd/11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