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殖河蟹、淡水小龙虾和青虾时通常都会在池塘中栽种水草,水草长成后可以作为养殖动物的饵料,也是虾蟹蜕壳时躲避残杀的天然隐蔽物,夏季高温季节也能起到遮荫降温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水草的生长需要大量养分,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当池底受到污染时虾蟹可以攀附于水草上以避免受到池底硫化氢等有毒成分的伤害。水草种植的好处多多,但要种好水草

图1伊乐藻

却不那么容易。在养殖模式确定后,接下来就是水草种类的选择,常见的水草有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其中有伊乐藻单种、伊乐藻与苦草混种、伊乐藻与苦草和轮叶黑藻混种等,这些水草搭配种植方法中都离不开伊乐藻的影子,那么栽种伊乐藻时有个问题你注意到了吗?

伊乐藻种植常见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每间隔5-6m栽种一簇,长成后可在水面形成一墩一墩的水草群落;

图2间隔栽种的伊乐藻

另一种是将草切成20cm长的草段,按3-5根为一簇,草的一端粘上淤泥后均匀撒在池中(水深20-30cm),可形成一片低矮的类似水下森林一样的水草群落。

图3均匀撒播的伊乐藻

从图2可以看出,栽种的伊乐藻长成的水草群落呈团状(不利于中后期苦草和轮叶黑藻的发芽和生长),少部分水草在底泥中扎根,大部分水草会悬浮在水中,下雨、加水或割草时就会因浮力或拉力过大,伊乐藻被连根拔起并漂浮于水面上,水面被水草覆盖后极易发生池底缺氧的事故,更严重的是伊乐藻怕高温,夏季水面温度可达45℃-50℃,高温会导致伊乐藻烂草或死亡,并出现水质恶化现象和蓝藻的爆发,这虾蟹养殖是极为不利的,所以用间隔栽种法极易发生伊乐藻“全军覆没”的情况。图3采用的是草段沾泥后均匀撒播的方式,伊乐藻在水底下均匀分布,有利于池底的水体交换,池底生态好,春末夏初水位浅,水体升温快,有利于虾蟹生长。水草均匀分布后生物量并不少,但群落小,水草浮力明显低于间隔栽种的方式,伊乐藻均匀分布不但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而且扎根牢、不易漂浮,也便于刹割。所以如果忽视了伊乐藻栽种时方式上的差别,有可能会得到完全不同的养殖效果。欢迎客官多多转发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ucaoa.com/jgczz/9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