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路端午悠悠艾草香,浓浓传统情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科学大讲堂 https://3g.163.com/news/article/D4U0N7EP00018AOP.html?clickfrom=baidu_adapt DRAGONBOATFESTIVAL 端午安康 随着近年来大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节日的仪式感也深入我们的生活。每逢端午佳节来临,民间就有家家户户包粽子、在门头插艾草挂菖蒲等习俗。主页君发现,如今的端午花束也出现了新的玩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下最流行的端午花束盆栽,和端午节应景的雅趣吧。 (图片来源:沪花拾者) DUAN 花 WU 束 如今的的端午节紧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在花艺师和园艺人的手中不断拓展创新,焕发着迷人的光彩。原先只出现在农贸市场的菖蒲也开始进入精品花店的橱窗内,且款式清新怡人,既有传统的沉淀感,又有现代的时髦味。除了传统的艾草(驱虫;保健)、菖蒲(辟邪),更加入了香樟果(辟邪;长寿)、玉簪叶(清新脱俗)、小盼草(期盼希望)等。 (图片来源:沪花拾者) (图片来源:鎮上Bontay) (图片来源:Bloom23花店) (图片来源:花点时间) DUAN 雅 WU 趣 /菖蒲/ 菖蒲与端午的结合在唐宋时期的民俗中固定成型,菖蒲常与艾草并提共用。唐时有五月五饮菖蒲酒、悬挂艾草的传统。宋代市民生活和文化的极大丰富,不仅宫廷在端午这一日用彩色蒲线装点节庆,民间还有在门前悬挂菖蒲艾草,并在上面系上糖果粽子的民俗。值得注意的是,菖蒲除了具有药效和咒力,此时作为端午节装饰还被赋予了审美功用。 古人认为菖蒲的生长集中体现了一年中由荫蔽到阳发的起承转合,菖蒲叶片形态有脊似剑,被视为斩旧迎新、祛邪辟晦的象征。同时,《楚辞》以香草喻人的文学传统中,菖蒲也被赋予了高洁的人格喻义。 /斗草/ 斗草也叫“斗百草”,是古代的一种游戏。其分“文斗”和”武斗“。 所谓文斗,就是比谁找的花草种类最多,还要知道名字。《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也有斗草的场景描写,小丫头们玩的也是这种文斗,“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 可见文斗不仅要认识更多的花草,花草的名字还要对仗才行,如果自己找的花里没有能对上号就输了。文人玩斗草玩得更多是的诗词对仗,比如大文人晏殊就写诗“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仇英《汉宫春晓》(局部) 武斗则简单得多。古时人们在端午节结伴去郊外采药,采药途中会斗草玩,参与游戏的两人会持草(或杨柳叶)相对站立,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 这样一看,其实放眼古代,“文斗”才是斗草的精髓和意义所在。通过文斗的游戏,无论老少都能通过学识和文化互相切磋,用语言传达这节日的美好期许。 /兰汤/ 《礼记》中说,周代已有“蓄兰沐浴”的习俗;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这里的兰,并不是我们现在种植的兰花。而是一种叫做佩兰的香草。佩兰也叫灵香草。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而端午日是草木药性在一年里最强的一天,这天采的草药治皮肤病、去邪气最为灵验、有效。因此,民间一直保持着在端午采草药煲水沐浴的习俗。在广东,用苦草麦药或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 /香袋/ 在古时候,人们在端午节就有佩戴香囊的习惯。中药香囊源自中医里的“衣冠疗法”,民间曾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佩戴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古代预防瘟疫的方法。香囊常用的是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如芳香化浊驱瘟的艾草、干姜、冰片、白芷、苏藿香、石菖蒲、薄荷等,含有较强的挥发性物质,有助于驱蚊防虫,提神醒脑和调节免疫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养生防病的功效。 最后主页君祝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安康 DRAGONBOATFESTIVAL (以上图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ucaoa.com/jgczz/8287.html
- 上一篇文章: 用钱做衣裳,居然还是一级文物
- 下一篇文章: 走进长葛古迹篇双洎河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