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下
大乐之野 大乐之野①,夏后启②于此儛③九代④,乘两龙,云盖⑤三层⑥。左手操翳⑦,右手操环⑧,佩玉璜⑨。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 ①大乐之野:地名,也叫大穆之野、大遗之野等,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四川乐山市一带。 ②夏后启:即禹之子启,夏代国君。传说禹曾选定东夷族的伯益为继承人,禹死后,启自继王位,与伯益争斗,杀伯益,并确立帝位传子制度。 ③儛(wǔ):跳舞。 ④九代:一说指乐名;一说指马名。 ⑤云盖:呈盖状的云,或指一种仪仗。 ⑥层:重。 ⑦翳(yì):用羽毛做的华盖。 ⑧环:玉环。 ⑨璜(huánɡ):丰璧形的玉。 大乐之野,夏代国君启在此举行名为“九代”的歌舞,他乘着两条龙,周围是三重呈带状的云。启的左手举着用羽毛做的华盖,右手拿着玉环,身上佩着玉璜。大乐之野在大运山的北边。一说启举行歌舞的地方是 大遗之野。 三身国 三身国三身国①在夏后启②北,一首而三身。 ①三身国:传说中的国名,因其国中之人长着三个身子,故名。 ②夏后启:这里指启举行歌舞的地方,即大乐之野。 三身国在大乐之野的北边,这个国家的人长着一个脑袋、三个身子。 次鸟詹鸟 次①鸟、詹②鸟,其色青黃,所经国亡。在女祭北。鸟人面,居山上。一曰维鸟③,青鸟、黄鸟所集④。 ①次(cì):传说中的一种鸟。 ②詹:鸟名,猫头鹰之类。 ③维鸟:一说指鸟和鸟的统称;一说指地名。 ④集:一说指群鸟栖止树上;一说指聚集之地。 鸟和鸟,这两种鸟的羽毛青中带黄,凡是它们经过的国家都会灭亡。这两种鸟的栖息地在女祭的北边。鸟长着人一样的脸,栖息在山上。一说是维鸟,是青鸟和黄鸟的聚集之地。 形天与帝争神 形天①与帝至此②争神③,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④。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⑤戚⑥以舞。 ①形天:又作刑天,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因与天帝争权,被砍掉脑袋。 ②至此:一说系衍文。 ③争神:指争权、争地位。 ④常羊之山:即常羊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陕西之南、四川之北。 ⑤干:盾牌。 ⑥戚:古代兵器名,即大斧。 形天与黄帝争权,黄帝砍下了他的脑袋,并把他埋入常羊山中。形天于是以双乳为眼睛,以肚脐为嘴,挥舞着手中的盾牌和大斧。 丈夫国 丈夫国①在维鸟北,其为人衣冠②带剑。 ①丈夫国:传说中的国名,据说国中之人均为男性,故名。 ②衣冠:指衣帽整齐。 丈夫国在维鸟的北边,这个国家的人个个衣帽整齐,身上佩剑。 女丑之尸 女丑①之尸,生而十日②炙杀之。在丈夫③北。以右手鄣④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 ①女丑:人名。 ②十日:十个太阳。 ③丈夫:指丈夫国。 ④鄣(zhànɡ):同“障”,指遮蔽、遮盖。 有一具女丑的尸体,她是被十个太阳活活烤死的。女丑所处之地位于丈夫国的北边。女丑用右手遮着自己的脸。十个太阳高悬空中,女丑则处在山上。 巫咸国 巫咸国①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②,群巫所从上下也。 ①巫咸国:传说中的国名,因其国中之人都是巫师(巫咸即咸巫,意为都是巫师),故名。一说巫咸为古代的神巫。 ②登葆山:山名,也叫登备山,具体所指待考。一说从此山可上达天庭。 巫咸国在女丑所处之地的北边,这个国家中的人右手握着青蛇,左手握着赤蛇,国中有座登葆山,它是群巫们上下天庭的地方。 并封 并封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 巫咸国的东边就是并封出没的地方。并封是一种野兽,它体形似猪,但头尾各长一只脑袋,全身都是黑色的。 女子国 女子国①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门中。 ①女子国:传说中的国名,因其国中之人皆为女性,故名。 女子国在巫咸国的北边,两个女子住在一起,四周有水环绕。一说她们住在同一个门中。 轩辕国 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轩辕国北邻穷山。轩辕国的人民都长寿,寿命最短的也能活八百岁。女子国的北边就是轩辕国。轩辕国的国民都长着人样的面孔和蛇样的身形,尾巴缠绕在头上。 穷山 穷山在其①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②。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 ①其:指轩辕国。 ②轩辕之丘:丘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当在今四川境内。 穷山在轩辕国的北边,这里的人因为敬畏轩辕丘,不敢向西方射箭。轩辕丘在轩辕国的北边。丘呈方形,上面有四条蛇互相环绕。 诸夭之野 此①诸夭之野②,鸾鸟自歌,凤鸟③自舞。凤皇卵,民食之;甘露④,民饮之,所欲自从也。百兽相与群居。在四蛇⑤北。其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导之。 ①此:该字似系衍文。 ②诸夭之野:一说“夭”应作“沃”,指传说中的一片沃野。 ③凤鸟:雄的凤凰。 ④甘露:甜美的雨露。 ⑤四蛇:指有四条蛇环绕的轩辕丘。 有一个名叫诸夭之野的地方,鸾鸟在那里歌唱,凤鸟在那里起舞。凤凰生下的蛋,老百姓可以吃;甜美的雨露,老百姓可以喝,一切都可随心所欲。各种野兽都成群居住在这里。这个地方在有四条蛇环绕的轩辕丘的北边。有人正双手捧着凤凰蛋在吃,有两只鸟在前面引导。 龙鱼陵居 龙鱼①陵居②在其③北,状如狸④。一曰鱼叚⑤。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⑥。一曰鳖鱼⑦在夭野⑧北,其为鱼也如鲤。 ①龙鱼:鱼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穿山甲之类;一说是古鱼类化石。 ②陵居:居住在山陵中。 ③其:指诸夭之野。 ④狸:应作“鲤”,指鲤鱼。 ⑤鱼叚(xiā):即大鲵,一种两栖类动物,俗名娃娃鱼。 ⑥九野:指九州之地。 ⑦鳖鱼:甲鱼,此处似不应指甲鱼,具体所指待考。 ⑧夭野:指诸夭之野。 在山陵中居住的龙鱼在诸夭之野的北边,它的形状像鲤鱼。一说形状像大鲵。有神圣乘着龙鱼在九州之地巡行。一说鳖鱼在诸夭之野的北边,这种鱼的形状像鲤鱼。 白民国 白民之国①在龙鱼北,白身被②发。有乘黄③,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①白民之国:即白民国,传说中的国名,因其国中之人浑身雪白,故名。 ②被(pī):同“披”,指披散。 ③乘黄:传说中的一种兽。一说指双峰驼。 白民国在龙鱼居住的山陵的北边,这个国家的人浑身雪白,披散着头发。有一种名叫乘黄的兽,它的形状像狐,背上长着角,人若能骑在它的身上,便可长寿两千岁。 肃慎国 肃慎之国①在白民北。有树名曰雄常②,先入伐帝,于此取之③。 ①肃慎之国:即肃慎国,国名。肃慎是古族名,古代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周武王、周成王时他们曾以楛(kǔ)矢石磐(pán)来贡,与此处的肃慎国不同。 ②雄常:或作雄棠、洛棠,树名,一说指棠梨。 ③先入伐帝,于此取之:句意颇为难解。人们或改作“先人代帝,于此取衣”,或改作“先入代立,于此取之”,或改作“圣人代立,于此取衣”,等等。今据最后一种改法作解。 肃慎国在白民国的北边。这里有一种树,名字叫雄常,一旦有圣人称帝,这种树便会长出可做衣服的树皮来。 长股国 长股之国①在雄常②北,被发。一曰长脚。 ①长股之国:即长股国,传说中的国名,因其国中之人的腿很长(股:大腿),故名。 ②雄常:这里指雄常树生长的地方。 长股国在长着雄常树之地的北边,这个国家中的人都披散着头发。一说是长脚国。 西方蓐收 西方蓐收①,左耳有蛇,乘两龙。 ①蓐(rù)收:传说中的神名。 西方有尊神,名叫蓐收。有人说他左耳内有一条蛇守护着。他的坐骑是两条龙。 海外西经所记述的地域大致应在中国的西部,具体位置难以确定。海外南经是以结匈国为起点,按向东或东南的顺序逐一展开叙述;海外西经则是以结匈国为起点,向北逐次展开叙述。经中记述了三身国、一臂国 、长股国等十个国家,这些国家中的人或一首三身,或一臂一目一鼻孔,或一臂三目,与人们的常识大异。经中还介绍了一些怪异的动物,如形状如猪、前后皆有首的并封,形状如狐、背上有角的乘黄,形状如狸 、生活在山陵中的龙鱼,等等。在海外西经中,形天被天帝砍掉脑袋后,仍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的故事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形天甚至因此而有“战神”之美誉。 海外北经第八 海外①自东北陬②至西北陬者。 ①海外:指海外北经所记载的地方。 ②陬(zōu):隅,角落。 海外北经所记载的地方从东北角至西北角。 无国 无之国①在长股②东,为人无。 ①无(qǐ)之国:即无国,传说中的国名,因其国中之人没有小腿肚(:小腿肚),故名。 ②长股:即长股国。 无国在长股国的东边,这个国家中的人没有小腿肚子。 钟山之神烛阴 钟山①之神,名曰烛阴②,视为昼,瞑③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④,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①钟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②烛阴:传说中的神名,即烛龙,据传它张开眼睛就能照亮天下。 ③瞑:闭眼。 ④息:呼吸。 钟山的山神名叫烛阴,他睁眼视物,天下就变成了白天;他一闭上眼睛,天下就变成了黑夜;他吹一口气,天下就成了冬天;他呼一口气,天下就成了夏天。他不喝水,不吃东西,也不呼吸,只要他一呼吸,天下 就会刮风,他的身子长达一千里。烛阴居住在无国的东边。他长着人一样的脸,蛇一样的身子,浑身红色,居住在钟山下。 一目国 一目国①在其②东,一目中其面而居。曰有手足。 ①一目国:传说中的国名,因其国中之人只长着一只眼睛,故名。 ②其:指钟山。 一目国在钟山的东边,这个国家的人只有一只眼睛,眼睛生在脸的正中。一说一目国的人长着手和脚。 柔利国 柔利国①在一目②东,为人一手一足,反膝③,曲足居上④。一云留利之国⑤,人足反折⑥。 ①柔利国:传说中的国名。 ②一目:指一目国。 ③反膝:膝盖反着长。 ④曲足居上:脚弯曲,脚心朝上。 ⑤留利之国:即留利国,亦即柔利国。 ⑥反折:向反方向弯折。 柔利国在一目国的东边,这个国家的人只长着一只手、一只脚,膝盖反着长,脚弯曲,脚心朝上。一说是留利国,国中之人的脚向反方向弯折。 共工之臣相柳氏 共工①之臣曰相柳氏②,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③,厥④为泽谿⑤。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⑥五谷种。禹厥之,三仞⑦三沮⑧,乃以为众帝⑨之台。在昆仑⑩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①共工: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据传他与颛顼(zhuānxū)争夺帝位,发怒而触撞不周山,导致天崩地裂。 ②相柳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又叫相繇(yáo)。 ③抵:触。 ④厥:通“掘”,指挖掘。 ⑤谿:同“溪”。 ⑥树:种植。 ⑦仞(rèn):通“牣(rèn)”,指满。 ⑧沮(jǔ):毁坏,这里指向下陷。 ⑨众帝:指帝尧、帝喾(kù)、帝舜等帝王。 ⑩昆仑: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此处可能指阴山,在今内蒙古境内。 其:指众帝之台。 虎色:虎一样的斑纹。 共工的一位臣子名叫相柳氏,他长着九个脑袋,从九座山上取食。相柳的身子所触的地方,都会变成池泽和溪流。禹杀了相柳,相柳身上流出的血腥臭不堪,凡是他的血浸泡过的地方都不能种植五谷。禹掘土填埋这块地方,填满了三次,却塌陷了三次,于是禹在这块地方筑起了帝尧、帝喾、帝舜等众帝之台。这些帝台在昆仑山的北边,柔利国的东边。相柳长着九个脑袋,人一样的脸,蛇一样的身子,浑身青色。这里的人因为敬畏位于北面的共工之台,都不敢向北射箭。共工之台在众帝之台的东边。台呈四方形,台角有一条蛇,身上有虎一样的斑纹,头朝着南方。 寻木 寻木①长千里,在拘缨②南,生河上西北。 ①寻木:一种极其高大的树。 ②拘缨:即拘缨国。 寻木高达千里,生长在拘缨国的南边,黄河上游的西北方。 跂踵国 跂踵国①在拘缨②东,其为人大,两足亦大。一曰大③踵。 ①跂踵(qǐzhǒnɡ)国:传说中的国名,因其国中之人踮起脚跟走路(跂踵:踮起脚跟),故名。 ②拘缨:即拘缨国。 ③大:一说应作“反”。 跂踵国在拘缨国的东边,这个国家的人身材十分高大,两只脚也很大。一说是大踵国。 欧丝女子 欧丝①之野在大踵东,一女子跪据②树欧丝。 ①欧丝:即呕丝,指吐丝。 ②据:靠着。 欧丝野在大踵国的东边,有一位女子跪在地上靠着树吐丝。 三桑无枝 三桑无枝,在欧丝①东,其木长百仞②,无枝。 ①欧丝:指欧丝之野。 ②仞(rèn):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有个地方长着三棵没有树枝的桑树,在欧丝野的东边,桑树高达百仞,没有树枝。 范林 范林①方三百里,在三桑东,洲②环其下。 ①范林:一说即泛林,树木生长在海中的浮土上,能随着海浪摆动。 ②洲:水中的陆地。 范林方圆达三百里,在长着三棵没有树枝的桑树之地的东边,周围有陆地环绕。 务隅山 务隅之山①,帝颛顼②葬于阳,九嫔葬于阴。一曰爰③有熊、罴、文虎、离朱、久、视肉。 ①务隅之山:即务隅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②颛顼(zhuānxū):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号高阳氏,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市西南)。 ③爰(yuán):这里,那里。 务隅山,帝颛顼葬在这座山的阳面,他的九位嫔妃葬在山的阴面。一说这座山中有熊、罴、有斑纹的虎、离朱、鸲鹠和视肉。 平丘甘 平丘①在三桑东,爰②有遗玉③、青鸟④、视肉、杨柳、甘柤⑤、甘华⑥,百果所生,有⑦两山夹上⑧谷,二大丘居中,名曰平丘。 ①平丘:意为平整的丘陵地,所在之地待考。 ②爰(yuán):这里,那里。 ③遗玉:玉石名,一说即瑿(yī),一种黑色的琥珀,是琥珀中最珍贵的。 ④青鸟:一作“青马”。 ⑤甘柤(zhā):植物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这种植物的树干、树枝皆为红色,叶子白色,开黄色的花,结黑色的果实。 ⑥甘华:植物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这种植物的枝干皆为红色,叶子黄色;一说属于柑橘类。 ⑦有:一作“在”。 ⑧上:大。 平丘在长着三棵没有树枝的桑树之地的东边,那里有遗玉、青鸟、视肉、杨树、柳树、甘柤和甘华,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果树,有两座山夹着一个大山谷,中间是两个大的丘陵,名字叫平丘。 北海诸兽 北海①内有兽,其状如马,名曰②。有兽焉,其名曰驳,状如白马,锯牙,食虎豹。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③。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④。 ①北海:古代泛指北方僻远之地。秦汉时也指里海、贝加尔湖等大泽。 ②(táotú):马名,一说即普氏野马,性格暴烈,原产蒙古草原。 ③蛩(qiónɡ)蛩:传说中的一种兽。 ④罗罗:兽名,一说即黑虎。 北海内有一种兽,形状像马,名字叫。还有一种兽,名字叫驳,形状像白马,牙齿像锯,能吃虎和豹。另有一种白色的兽,形状像马,名字叫蛩蛩。另外还有一种青色的兽,形状像虎,名字叫罗罗。 北方禺强 北方禺强①,人面鸟身,珥②,两青蛇,践③两青蛇。 北方禺强 ①禺强:传说中的海神名,又叫禺京。 ②珥(ěr):耳饰,这里作动词。 ③践:踩,踏。 北方海神名叫禺强,身形似鸟,脸似人,他耳垂上悬挂两条青蛇,脚下也踩着两条青蛇。 海外北经所记述的地域大致应在中国的北方,具体位置难以确定。海外北经是紧接海外西经中的长股国,向东逐次展开叙述。经中记述了九个国家,这些国家中的人或没有小腿肚,或只有一手一足,或长得很高而没有肠子,或只有一只眼睛。在海外北经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两则神话故事:一是禹杀共工之臣相柳氏的故事;二是关于钟山之神烛阴的传说。 海外东经第九 海外①自东南陬②至东北陬者。 ①海外:指海外东经所记载的地方。 ②陬(zōu):隅,角落。 海外东经所记载的地方从东南角到东北角。 嗟丘 嗟丘①,爰②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③、甘柤、甘华,甘果所生,在东海。两山夹丘,上有树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尧葬④东。 ①嗟(jiē)丘:地名,具体所指待考。 ②爰(yuán):这里,那里。 ③杨柳:一作“杨桃”,杨桃即阳桃。 ④尧葬:帝尧所葬的地方。 嗟丘,这个地方有遗玉、青色的马、视肉、杨树、柳树、甘柤、甘华,各种果实甜美的果树在此生长,它位于东海之中。它的边上是两座山,中间是土山,上面长着树木。一说是嗟丘。一说是各种果树生长的地方,位于帝尧所葬之地的东边。 君子国 君子国①在其②北,衣冠③带剑,食兽,使二大虎④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华草⑤,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尸北。 ①君子国:传说中的国名,因其国中之人讲究礼仪揖让,故名。 ②其:指奢比尸所在之地。 ③衣冠:指衣帽整齐。 ④大虎:应作“文虎”。 ⑤薰华草:草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薰华即“蕣(shùn)花”,指木槿(jǐn)花,木槿是一种落叶灌木,夏秋开红白或紫色花,早开晚落。 君子国在奢比尸所在之地的北边,这个国家的人衣帽整齐,身上佩剑,吃兽肉,驱使两只有斑纹的虎,他们好谦让,不争斗。君子国中有一种薰华草,早上刚长出来,到晚上就死了。一说君子国在肝榆尸所在之地的北边。 ①在其②北,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 ①:当指虹霓,一种有内外环的虹,内环称虹,也称正虹、雄虹;外环称霓,也称副虹、雌虹。 ②其:指君子国。 虹霓在君子国的北边,每条虹都有两个脑袋。一说在君子国的北面。 朝阳之谷神天吴 朝阳之谷①,神曰天吴②,是为水伯③。在北两水④间。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⑤青黄。 ①朝阳之谷:即朝阳谷,谷名,具体所指待考。 ②天吴:传说中的神名。 ③水伯:水神。 ④两水:两条河流。 ⑤皆:一作“背”。 朝阳谷有位名叫天吴的神,他是一位水神。朝阳谷位于北边的两条河流之间。天吴作为兽的形象是:有八个脑袋,每个脑袋上都是人一样的脸,有八条腿,八条尾巴,全身都是青黄色。 青丘国九尾狐 青丘国①在其②北,其狐③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 ①青丘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 ②其:指朝阳谷。 ③其狐:一说在“其狐”前应有“其人食五谷,衣丝帛”几个字。 青丘国在朝阳谷的北边,国中有一种狐,长着四条腿,九条尾巴。一说青丘国在朝阳谷的北边。 帝(禹)命竖亥步 帝①命竖亥②步③,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④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⑤,左手指青丘⑥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①帝:天帝。一说指禹。 ②竖亥: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③步:以脚步测量距离。 ④选:万。 ⑤算:通“筭(suàn)”,古代计数用的筹码。 ⑥青丘:指青丘国。 天帝命令竖亥用脚步测量大地,从最东边到最西边,一共为五亿零十万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拿着算筹,左手指着青丘国的北边。一说是禹命令竖亥用脚步测量大地。一说为五亿零十万九千八百步。 黑齿国 黑齿国①在其②北,为人黑③,食稻啖④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 ①黑齿国:传说中的国名,因其国中之人的牙齿皆为黑色,故名。 ②其:指竖亥所处之地。 ③黑:该字后应有“齿”字。 ④啖(dàn):吃。 黑齿国在竖亥所处之地的北边,这个国家的人的牙齿都是黑色的,他们吃稻米和蛇,有一红一青两条蛇伴在身边。一说黑齿国在竖亥所处之地的北边,这个国家的人长着黑色的脑袋,吃稻米,会驱使蛇,其中的一条蛇是红色的。 汤谷十日 下有汤谷①,汤谷上有扶桑②,十日所浴,在黑齿③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①汤(yánɡ)谷:即旸(yánɡ)谷,传说中的日出之处。 ②扶桑: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树。 ③黑齿:指黑齿国。 黑齿国的下面是汤谷,汤谷上有一棵扶桑树,那里是十个太阳洗浴的地方,位于黑齿国的北边。在水中有一棵大树,下面的树枝上住着九个太阳,上面的树枝上住着一个太阳。 雨师妾 雨师妾①在其②北,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日北,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龟。 ①雨师妾:传说中的国名。 ②其:指汤谷。 雨师妾在汤谷的北边,这个国家的人长着黑色的皮肤,两只手分别握着一条蛇,左耳有一条青蛇,右耳有一条赤蛇。一说雨师妾在十个太阳所居之地的北边,那里的人长着黑色的身子,人一样的脸,手中各拿着一只龟。 玄股国 玄股之国①在其②北,其为人③,衣鱼食④,使⑤两鸟夹之。一曰在雨师妾北。 毛民国玄股国①玄股之国:即玄股国,传说中的国名,因其国中之人的大腿是黑色的,故名。 ②其:指雨师妾。 ③人:一说该字后应有“股黑”两字。 ④(ōu):同“鸥”,一种水鸟,羽毛多为白色,生活在湖或海上。 ⑤使:一说该字系衍文。 玄股国在雨师妾的北边,这个国家的人身穿鱼皮做的衣服,以鸥鸟为食,他们的身边有一左一右两只鸟相随。一说玄股国在雨师妾的北边。 毛民国 毛民之国①在其②北,为人身生毛。一曰在玄股北。 ①毛民之国:即毛民国,传说中的国名,因其国中之人浑身有长毛,故名。 ②其:指玄股国。 毛民国在玄股国的北边,这个国家的人浑身长满了长毛。一说毛民国在玄股国的北边。 劳民国 劳民国①在其②北,其为人黑③。或曰教民。一曰在毛民北,为人面目手足尽黑。 ①劳民国:传说中的国名,一说因其国中之人勤劳,故名。 ②其:指毛民国。 ③黑:一说该字后应有“食果草实也。有一鸟两头”几个字。 劳民国在毛民国的北边,这个国家的人长得很黑。有人说是教民国。一说劳民国在毛民国的北边,那里的人面部、眼睛、手和脚都是黑色的。 东方句芒 东方句芒①,鸟身人面,乘两龙。 ①句芒:传说中的木神,身穿白色的衣服。 东方有句芒神,长着鸟一样的身子,人一样的脸,驾乘着两条龙。 海外东经所记述的地域大致应在中国的东部,具体位置难以确定。 海外东经系紧接海外南经中的狄山,向北逐次展开叙述。经中记述了君子国、青丘国等八个国家,这些国家中的人除了或身生长毛,或全身皆黑,或手操两蛇,其形状与普通人似没什么不同。此外,海外东经中还记述了八首八面的天吴神、鸟身人面的句芒神、兽身人面的奢比尸神,以及十个太阳共同沐浴的汤谷和居住的扶桑树。 海内南经第十 海内①东南陬②以西者。 ①海内:指海内南经所记载的地方。 ②陬(zōu):隅,角落。 海内南经所记载的是东南角以西的地方。 瓯居海中 瓯①居海中。闽②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③在海中。 ①瓯(ōu):古代地区名,在今浙江温州一带,后为温州的别称。 ②闽:古种族名,生活在今浙江南部和福建一带。后因称福建为闽。 ③闽中山:闽一带的山。 瓯位于海中。闽在海中,它的西北方有山。一说闽一带的山在海中。 三天子鄣山 三天子鄣山①在闽西海②北。一曰在海中。 ①三天子鄣(zhānɡ)山:山名,一说在今安徽歙(shè)县。 ②海:该字疑为衍文。 三天子鄣山在闽的西北。一说该山在海中。 桂林八树 桂林①八树在番隅②东。 ①桂林:林名,非今广西桂林。 ②番(pān)隅:即番禺。 桂林的八棵树在番禺的东边。 伯虑国 伯虑国①、离耳国②、雕题国③、北朐国④皆在郁水⑤南。郁水出湘陵⑥南海⑦。一曰相虑⑧。 ①伯虑国:国名,一说又称婆利国、婆黎国等,在今印尼爪哇岛东的巴厘岛;一说指加里曼丹岛。 ②离耳国:国名,一说即儋(dān)耳国,在今海南岛儋县。 ③雕题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雕题意为在额上文刻。一说应在今广东、广西一带。 ④北朐(qú)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 ⑤郁水:水名,指今广西的右江、郁江、浔(xún)江及广东的西江。 ⑥湘陵:地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即“湘漓”。 ⑦南海:一说应作“南山”;一说前面应有“入”字。 ⑧相虑:一说应作“柏虑”,柏虑即伯虑。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都在郁水的南边。郁水发源于湘陵,流入南海。一说伯虑应作相虑。 枭阳国 枭阳国①在北朐②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③,见人笑亦笑④,左手操管。 枭阳国 ①枭(xiāo)阳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广西;一说在今中南半岛中部。 ②北朐(qú):即北朐国。 ③踵(zhǒnɡ):脚后跟。 ④笑亦笑:一说应作“则笑”。 枭阳国在北朐国的西边,这个国家的人长着人一样的脸,嘴唇很长,浑身黑色,身上有浓密的毛,脚跟长在前面,见到别人笑就跟着笑,左手拿着竹管。 兕 兕在舜①葬东,湘水②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①舜: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有虞氏,姓姚,名重华,简称虞舜。以孝闻名。尧把帝位禅让给他,他在晚年又把帝位禅让给禹。 ②湘水:即湘江,湖南省最大的河流,上源海洋河出广西东北海洋山西麓,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最后入洞庭湖。 兕生活在舜所葬之地的东边,湘江的南边,它的形状像牛,苍黑色,长着一只角。 苍梧山 苍梧之山①,帝舜②葬于阳,帝丹朱③葬于阴。 ①苍梧之山:即苍梧山,山名,又叫九薿山,在今湖南宁远南。 ②帝舜:即舜。 ③丹朱:传说中帝尧之子,名朱,因居丹水,名为丹朱。据说他傲慢荒淫,故尧不传位于他,而是传给了舜。 苍梧山,帝舜葬在这座山的阳面,帝丹朱葬在这座山的阴面。 泛林 泛林①方三百里,在狌狌东。 ①泛林:即范林。 范林方圆三百里,在猩猩生活之地的东边。 狌狌知人名 狌狌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 猩猩知道人的名字,它的形状像猪,却长着人一样的脸,生活在舜所葬之地的西边。 犀牛 狌狌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 猩猩生活之地的西北方有犀牛,犀牛的形状像牛,浑身黑色。 夏后启之臣孟涂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①,是司神②于巴③。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④。居山上,在丹山⑤西。丹山在丹阳⑥南,丹阳居⑦属也。 ①孟涂:人名,据传启曾派他去巴地负责诉讼之事。 ②司神:主管之神。 ③巴:古族名,主要分布在今川东、鄂西一带。周初封为子国,称巴子国。 ④请生:请求活命。一说指好生,即爱护生命。 ⑤丹山:山名,即今巫山,在重庆、湖北边境,因山势曲折盘错,形如“巫”字,故名。 ⑥丹阳:古都邑名,在今湖北秭归东南。 ⑦居:应作“巴”。 夏代国君启的臣子名叫孟涂,到巴地任主管之神。当地人去孟涂那里请他审理案件,他把衣服上沾有血的人抓了起来,被抓之人就向他请求饶命。孟涂住在山上,他所住的山在巫山的西边。巫山位于丹阳的南边, 丹阳是巴的属地。 窫龙首 窫窳①龙首,居弱水②中,在狌狌知人名之西,其状如龙③首,食人。 ①窫窳(yàyǔ):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兽。 ②弱水:水名,名叫弱水的河流很多。古人也把浅而不能载舟的水流称为弱水。 ③龙:传说中的一种动物。 窫窳长着龙一样的脑袋,居住在弱水中,位于能知道人的名字的猩猩所居之地的西边,它的形状像,长着龙一样的脑袋,会吃人。 建木 有木,其状如牛,引①之有皮,若缨②、黄蛇。其叶如罗③,其实如栾④,其木若⑤,其名曰建木⑥。在窫窳西弱水上。 ①引:牵引,牵拉。 ②缨:一种带子,用来系冠、捆绑或作装饰物等。 ③罗:所指待考。一说指一种稀疏而柔软的丝织品;一说指网罗;一说通“萝”,指女萝。 ④栾:木名,即栾木,又叫栾华,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羽状复叶,开黄色花。蒴(shuò)果囊状中空,三角状卵形,种子球形。 ⑤(qiū):菼(tǎn)的别称。菼指初生的荻(dí),似苇而小。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外有鳞片,叶线状披针形。一说指刺榆,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的老枝上有粗长的刺。 ⑥建木:传说中的一种树。 有一种树,形状像牛,牵拉它时上面有皮,皮像缨带或黄色的蛇。它的叶子像罗,结像栾华一样的果实,树干像,它的名字叫建木。生长在窫窳所居之地西边弱水的岸上。 氐人国 氐人国①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①氐(dī)人国:传说中的国名,具体所指待考。氐是我国古代民族,居住在今西北一带。 氐人国在长有建木之地的西边,这个国家的人长着人一样的脸,鱼一样的身子,没有脚。 巴蛇食象 巴蛇①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②,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③西。 ①巴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②服之:指吃巴蛇吐出的象骨。 ③犀牛:这里指犀牛生活的地方。 巴蛇吞吃了大象,三年后才把象骨吐出来,君子吃了这种骨头,便不会得心脏和腹部的疾病。巴蛇的身上有青、黄、红、黑四种颜色。一说是黑蛇,长着青色的脑袋,在犀牛生活之地的西边。 旄马 旄马①,其状如马,四节②有毛。在巴蛇西北,高山③南。 ①旄(máo)马:兽名,具体所指待考。 ②四节:四肢的关节。 ③高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今四川西部的大雪山。 旄马的形状像马,四肢的关节部位都长着长毛。它生活在巴蛇所居之地的西北,高山的南边。 匈奴开题之国 匈奴①、开题之国②、列人之国③并在西北。 ①匈奴:古族名,亦称胡,战国时活动于燕、赵、秦以北地区,历史上曾多次南下侵入中原地区。 ②开题之国:即开题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新疆乌鲁木齐附近。 ③列人之国:即列人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 匈奴、开题国、列人国都在西北地区。 海内南经所记内容较为庞杂,其中既有国家,如伯虑国、雕题国、开题国、匈奴等;也有动物,如犀牛、兕、猩猩,以及能吞象的巴蛇、形状如龙的窫窳;还有怪异的植物,如有一种叫建木的树,形状像牛,树皮 像黄蛇;另外还涉及到一些历史人物,如帝舜、帝丹朱、夏后启等。从文中我们也可以得知,在中国古代,在今湖南、湖北、四川一带,曾经生活过犀牛、猩猩等动物。 《山海经》中以“海内”冠名的除了该书的最后一章,还有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四篇,亦可统称为海内经。海内经的文字亦系依据古图而作,只是古图早已亡佚。海内经所记的地域大多在海 外经所记地域之内侧。另外,海外经在叙述时有明确的方向和顺序,海内经则显得较为杂乱。 海内西经第十一 海内①西南陬②以北者。 ①海内:指海内西经所记载的地方。 ②陬(zōu):隅,角落。 海内西经所记载的是西南角以北的地方。 危与贰负杀窫窳 贰负①之臣曰危②,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③之疏属之山④,桎⑤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⑥,系之山上木。在开题⑦西北。 ①贰负:传说中的神名,形状为人面蛇身。 ②危:贰负神的臣属。 ③梏(ɡù):古代木制的手铐,这里指拘禁。 ④疏属之山:即疏属山,山名,一说在今陕西绥德县;一说指今陕西富县和洛川县间的雕山。 ⑤桎(zhì):脚镣,这里作动词。 ⑥与发:一说此两字系衍文。 ⑦开题:即开题国。 贰负有位臣子名叫危,危与贰负一起杀了窫窳。天帝知道后,便把危拘禁在疏属山中,把他的右足戴上脚镣,把他的双手与头发反缚在一起,并捆到山上的一棵树上。疏属山在开题国的西北。 大泽 大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①。在雁门②北。 ①解:指鸟脱换羽毛。 ②雁门:山名,又名雁门塞,在今山西代县西北。因两山对峙,雁从其间飞过而得名。 有一个方圆百里的大泽,众多的鸟类在这里繁殖并脱换羽毛。它位于雁门山的北边。 雁门山 雁门山,雁出其间①。在高柳②北。 ①间:一作“门”。 ②高柳:地名,在今山西阳高县。 雁门山,雁从它两座对峙的山中飞过。它位于高柳的北边。 高柳 高柳在代①北。 ①代:古国名,在今河北蔚县。 高柳在代的北边。 后稷之葬 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①西。 ①氐(dī)国:即氐人国。 后稷所葬之地,周围有山水环绕。它位于氐国的西边。 流黄酆氏国 流黄酆氏之国①,中方三百里,有涂②四方,中有山。在后稷葬③西。 ①流黄酆(fēnɡ)氏之国:即流黄酆氏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 ②涂:通“途”,指路。 ③后稷葬:后稷所葬之地。 流黄酆氏国,国土方圆三百里,有道路通向四方,国家的中部有山。它位于后稷所葬之地的西边。 流沙 流沙出钟山①,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②,西南入海③,黑水之山④。 ①钟山:山名,一说即今内蒙古阴山;一说在今新疆境内。 ②昆仑之虚:一作“昆仑之墟”,指昆仑山。 ③海:这里指位于西北地区的水泽,如青海湖、罗布泊等,具体所指待考。 ④黑水之山:即黑水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流沙起自钟山,向西再向南一直延伸到昆仑山,并向西南进入海及黑水山。 东胡 东胡①在大泽②东。 ①东胡:古族名,因居于匈奴(古称胡)以东而得名。 ②大泽:大的水泽,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即大泽。 东胡在大泽的东边。 夷人 夷①人在东胡东。 ①夷:中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也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 夷人居住之地在东胡的东边。 貊国 貊①国在汉水②东北,地近于燕③,灭之。 ①貊(mò):古族名,初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秦汉前,居今长城以内者,或迁东北,或与当地居民融合;居今关外者,分布在松嫩平原、鸭绿江流域及朝鲜半岛。 ③汉水:水名,一说指朝鲜半岛的汉江;一说可能指松花江。 ③燕:古国名,公元前11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在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端,公元前3世纪为秦所灭。 貊国在汉水的东北,与燕国接近,后被燕国所灭。 孟鸟 孟鸟①在貊国东北,其鸟文赤、黄、青,东乡②。 ①孟鸟:鸟名,一说即灭蒙鸟。 ②乡:通“向”,指朝向。 孟鸟在貊国的东北,这种鸟的羽毛有红、黄、青三种花纹,它面朝东方而立。 河水 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①北,西南又入渤海②;又出海外③,即西而北,入禹所导④积石山。 ①其:指昆仑山。 ②渤海:一说指蒲昌海,即今新疆东南部的罗布泊。 ③海外: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异族所居之地。 ④导:疏导。 黄河发源于昆仑山的东北角,然后向北而流,折向西南后又流入渤海;又流出海外,向西向北,流入禹所疏导的积石山。 洋水 洋水①、黑水②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③,羽民④南。 ①洋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可能是叶尔羌河。 ②黑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可能是喀什喀尔河。 ③海:水名,一说可能指罗布泊。 ④羽民:即羽民国。 洋水和黑水发源于昆仑山的西北角,向东流,继而向东北流,再折向南流后入海,在羽民国的南边。 弱水 弱水①、青水②出西南隅,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 ①弱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 ②青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 弱水和青水发源于昆仑山的西南角,向东流,又向北流,再折向西南,流过毕方鸟生活之地的东边。 开明兽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①。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①仞(rèn):古代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昆仑山南边的深渊深达三百仞。开明兽的大小与虎相似,有九个脑袋,每个脑袋上都长着人一样的脸,面向东站立在昆仑山上。 开明西凤凰 开明①西有凤皇、鸾鸟,皆戴蛇践②蛇,膺③有赤蛇。 ①开明:指开明兽。 ②践:踏,踩。 ③膺:胸。 开明兽所在之地的西边有凤凰、鸾鸟,它们的头上盘着蛇,脚下踩着蛇,胸前有赤蛇。 服常树上三头人 服常树①,其上有三头人,伺②琅玕树③。 ①服常树:树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可能是沙棠。 ②伺:守候。 ③琅玕(lánɡɡān)树:即珠树,长有珍珠的树。 有一种服常树,它的上面有长着三个脑袋的人,在守候着琅玕树。 开明南树鸟 开明①南有树鸟②、六首蛟③、蝮④、蛇、蜼⑤、豹、鸟秩树⑥,于表池⑦树木⑧,诵鸟⑨、隼鸟⑩、视肉。 ①开明:指开明兽。 ②树鸟:传说中的一种鸟。 ③六首蛟:长着六个脑袋的蛟龙。 ④蝮:指蝮蛇。 ⑤蜼(wèi):一种长尾猿。 ⑥鸟秩树:树名,具体所指待考。 ⑦表池:一说指华表池,即中间立有华表的池子。 ⑧树木:种树。 ⑨诵鸟:鸟名,具体所指待考。 ⑩隼鸟(sǔn):即雕,一类很凶猛的鸟。 开明兽所在之地的南边有树鸟、长着六个脑袋的蛟龙、蝮蛇、蛇、长尾猿、豹和鸟秩树,在华表池的边上种着树,这一带还有诵鸟、隼鸟和视肉。 海内西经所记述的地域较广,大致为从昆仑山地区到今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一带。海内西经记述了东胡、流黄酆氏国、貊国等国家,雁门山、钟山等山名,但其记述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昆仑山地区,包 括发源于昆仑山的河流:赤水、黄河、洋水、黑水等;昆仑山上的神兽:虎身、九首、人面的开明兽;昆仑山周边的动物、植物;发生在昆仑山地区的神话故事:贰负之臣危杀窫窳,等。 海内北经第十二 海内①西北陬②以东者。 ①海内:指海内北经所记载的地方。 ②陬(zōu):隅,角落。 海内北经所记载的是西北角以东的地方。 蛇巫山上操柸人 蛇巫之山①,上有人操柸②而东向立。一曰龟山。 ①蛇巫之山:即蛇巫山,山名,一说位于昆仑山附近;一说在今四川、湖北边境。 ②柸(bēi):同“杯”。一说指棒。 有一座蛇巫山,山上有一个人,手中拿着杯子,面向东而立。一说是龟山。 西王母 西王母梯①几②而戴胜杖③,其南有三青鸟④,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⑤北。 ①梯:凭;依着。 ②几:古人坐时凭依或搁置物件的小桌。 ③戴胜杖:一说“杖”字疑为衍文。戴胜即头戴首饰(胜:古代妇女的首饰)。 ④三青鸟:传说中的一种鸟。一说指三只青鸟。 ⑤昆仑虚:即昆仑山。 西王母身倚桌几,头戴首饰,手中持杖,在她的南边有三青鸟,专门为她取食。西王母住在昆仑山的北边。 大行伯 有人曰大行伯①,把戈。其东有犬封国②。贰负之尸在大行伯东。 ①大行伯:人名,一说可能指共工的儿子,名叫脩(xiū),以酷好远游著称。 ②犬封国:传说中的国名。据传帝喾(kù)高辛氏时,有人作乱,高辛氏的家犬盘瓠(hù)杀了此作乱之人,于是高辛氏封盘瓠为会稽侯,并赏他五名美女。盘瓠与美女生下不少子女,并不断繁衍,便成为犬封 国。 有一个人,名叫大行伯,手中拿着戈。大行伯所居之地的东边有一个犬封国。贰负的尸体在大行伯所居之地的东边。 犬戎国 犬封国曰犬戎国①,状如犬。有一女子,方跪进柸②食。有文马,缟③身朱鬣④,目若黄金,名曰吉量⑤,乘之寿千岁。 ①犬戎国:传说中的国名,一说即犬封国,一说两者并不相同。 ②柸(bēi):同“杯”。 ③缟(ɡǎo):一种白色的丝织品。 ④鬣(liè):兽类颈上的长毛。 ⑤吉量:传说中的一种马。 犬封国又叫犬戎国,这个国家中的人长得像狗。有一位女子,正手持杯子,跪着进献食物。有一种带斑纹的马,全身白色,鬣毛红色,眼睛像黄金一样闪闪发亮,名字叫吉量,骑过它的人可寿达千岁。 蜪犬 蜪犬①如犬,青,食人从首始。 ①蜪(táo)犬:兽名,一说指野狗。 蜪犬的样子像狗,浑身青色,吃人时先吃头。 据比尸 据比①之尸,其为人折颈被②发,无一手。 ①据比:一说即诸比,天神名。 ②被(pī):同“披”,指披散。 据比的尸体,是一个折断了脖子、头发披散、只有一只手的人的形状。 环狗 环狗①,其为人兽首人身。一曰猬状如狗,黄色。 ①环狗:这里当指环狗国,传说中的国名。 有一个环狗国,这个国家的人长着兽一样的头,人一样的身子。一说形状像刺猬,又像狗,浑身黄色。 袜 袜①,其为物人身、黑首、从目②。 ①袜:同“魅”,指鬼怪。 ②从(zònɡ)目:即纵目,指眼睛竖着长。 袜,这种东西长着人一样的身体,黑色的脑袋,眼睛竖着长。 戎 戎①,其为人人首三角。 ①戎:古族名,殷周时有鬼戎、西戎等,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这里指传说中的国名或部族名。 戎这个地方的人长着人一样的脑袋,脑袋上有三只角。 林氏国驺吾 驺吾林氏国①有珍兽,大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吾②,乘之日行千里。 ①林氏国:国名,一说又称林胡、林戎,大约在今河北北部一带。 ②驺(zōu)吾:传说中的一种兽。 林氏国中有一种珍奇的兽,长得像虎一样大,身上五彩斑斓,尾巴比身子还长,名字叫驺吾,骑着它可以日行千里。 昆仑虚南泛林 昆仑虚①南所,有泛林②方三百里。 ①昆仑虚:即昆仑山。 ②泛林:分布十分广泛的树林。 在昆仑山的南边有一片分布极广的树林,方圆达三百里。 从极之渊冰夷 从极之渊①深三百仞②,维③冰夷④恒都⑤焉。冰夷人面,乘两龙。一曰忠极之渊。 ①从极之渊:即从极渊,传说中的深渊名。 ②仞(rèn):古代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③维:只;仅。 ④冰夷:又作冯(fénɡ)夷、无夷,也叫河伯,传说中的水神名。 ⑤都:居住。 从极渊深达三百仞,只有水神冰夷一直住在这里。冰夷长着人的面孔,乘着两条龙。一种说法认为从极渊叫做忠极渊。 盖国 盖国①在钜燕②南,倭③北。倭属燕。 ①盖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 ②钜(jù)燕:即大燕,指燕国。 ③倭:古代指日本。 盖国在大燕国的南边,倭的北边。倭从属于燕国。 朝鲜 朝鲜①在列阳②东,海③北山④南。列阳属燕。 ①朝鲜:位于今朝鲜半岛。 ②列阳:地名,“列”指列水,一说即今朝鲜大同江,“列阳”指位于列水南边的地方。 ③海:指黄海。 ④山:一说可能指长白山。 朝鲜在列阳的东边,位于黄海的北边和山的南边。列阳属于燕国之地。 列姑射 列姑射①在海河州②中。 ①列姑射(yè):所指待考。一说指山名,意为一系列姑射山,包括姑射山、南姑射山、北姑射山等;一说指今朝鲜半岛北汉江下游江华列岛所在地;一说指今朝鲜大同江以南的一些地方。 ②海河州:所指待考。一说指大海与河流交汇处的山地;一说指黄海和北汉江交汇处的山地;一说疑指朝鲜半岛。 列姑射位于大海与河流交会处的山地中。 大鯾 大鯾①居海中。 ①鯾(biān):鱼名,一说即鲂(fánɡ),银灰色,长达50余厘米,略呈菱形。但鲂是淡水鱼,此处的则生活在海中。 大鱼生活在海中。 明组邑 明组邑①居海中。 ①明组邑(yì):所指待考。一说指海生类植物,如海带、裙带菜之类;一说指地名或聚落名。 明组邑生活在海中。 蓬莱山 蓬莱山①在海中。 ①蓬莱山:古代传说位于东海中的一座神山,上面有神仙居住。 蓬莱山位于大海中。 大人之市 大人之市①在海中。 ①大人之市:一说指身材特别高大的人的集市;一说指海市,系发生在海边的一种幻景。 大人的集市在海中。 海内北经记述的地域大致为从昆仑山地区向东,经陕西、河北、朝鲜一直到东部的大海中。海内北经主要记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昆仑山地区的动物、人文景观和神话故事;二是一些形状怪异的动物,如兽首 人身的环狗;三是东部大海中的一些山(如列姑射山、蓬莱山)、国家、动物、植物和景物。 海内东经第十三 海内①东北陬②以南者。 ①海内:指海内东经所记载的地方。 ②陬(zōu):隅,角落。 海内东经所记载的是东北角以南的地方。 钜燕 钜燕在东北陬。 大燕国在东北角。 国在流沙中者 国在流沙中者埻端①、玺②,在昆仑虚③东南。一曰海内④之郡,不为郡县,在流沙中。 ①埻(zhǔn)端:国名,一说可能指敦煌。 ②玺(huàn):国名,具体所指待考。 ③昆仑虚:即昆仑山。 ④海内:国境之内。 位于流沙中的国家有埻端和玺,它们在昆仑山的东南边。一说埻端和玺属于国内的郡,只是因为处在流沙中,所以才不称为郡县。 国在流沙外者 国在流沙外者,大夏①、竖沙②、居繇③、月支④之国。 ①大夏:国名,位于中亚,由本居中国的大夏人(属羌族的一支)建立。 ②竖沙:国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新疆莎车县一带;一说在今阿富汗境内。 ③居繇(yáo):国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阿富汗境内。 ④月支:即月氏(zhī),又叫大月氏,古族名,原居于中国西北地区,秦汉时远迁至中亚阿富汗一带。 位于流沙以外的国家有大夏、竖沙、居繇和月支。 西胡白玉山 西胡①白玉山②在大夏东,苍梧③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昆仑虚东南。昆仑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 ①西胡:我国古代泛称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为胡,西胡即位于西边的胡人,相对于东胡而言。 ②白玉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疑即玉山。 ③苍梧:山名,位于西北地区,一说为昆仑山的群山之一。 位于西胡境内的白玉山在大夏的东边,苍梧山在白玉山的西南边,都在流沙的西边,昆仑山的东南边。昆仑山在西胡的西边,它们都在西北地区。 雷泽中雷神 雷泽①中有雷神②,龙身而人头,鼓③其腹。在吴④西。 雷神 ①雷泽:古泽名,称为雷泽的地方有二:一在今山东荷泽市东北,又称雷夏;一在今山西永州市蒲州南,源出雷首山,南流入黄河。一说这里指震泽,即太湖。 ②雷神: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司雷之神,又叫雷公、雷师。 ③鼓:敲击。 ④吴:地名,一说即古吴都(今江苏苏州市)。 雷泽里面有一位雷神,他长着龙一样的身子,人一样的脑袋,只要敲击自己的腹部,便会发出雷声。雷泽在吴的西边。 始鸠 始鸠①在海中,辕厉②南。 ①始鸠:一说指鸟名,即尸鸠;一说指国名。 ②辕厉:所指待考。一说应作“韩雁”。 始鸠在大海中,位于辕厉的南边。 会稽山 会稽山在大楚①南。 ①楚:周代诸侯国名,楚文王时建都于郢(yǐnɡ,今湖北荆州纪南城)。一说应作“越”。 会稽山位于大楚国的南边。 岷三江 岷①三江:首大江②出汶山③,北江④出曼山⑤,南江⑥出高山⑦。高山在城⑧都西,入海在长州⑨南。 ①岷:指岷江,长江上游支流,在今四川中部,源出岷山南麓,东源出弓杠岭,西源出郎架岭,南流经松潘、汶川等县到都江堰市出峡,自此以下称都江、汶江。 ②大江:这里指岷江的主流。 ③汶山:即岷山。 ④北江:水名,一说即青衣江,又叫雅河,在今四川中部,是大渡河的支流。 ⑤曼山:山名,一说指蒙山,在今四川名山县西北;一说指崌(jū)山。 ⑥南江:水名,一说指大渡河。 ⑦高山:山名,一说指邛崃(qiónɡlái)山;一说指大雪山。 ⑧城:应为“成”。 ⑨长州:一说指今江苏如皋(ɡāo)市东的沙洲。 岷江包括三条江:首条是岷江的主流,发源于汶山;北江发源于曼山;南江发源于高山。高山位于成都的西边,长江的入海处位于长州的南边。 浙江 浙江①出三天子都②,在其③东,在闽西北,入海,余暨④南⑤。 ①浙江:水名,即钱塘江,是今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上游为新安江,源出今安徽休宁县。 ②三天子都:山名,即三天子鄣(zhānɡ),一说此处指黄山山脉、玉山山脉和缙(jìn)云山等。 ③其:应作“蛮”,蛮是中国古代对长江中游及其以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 ④余暨:汉时县名,今属浙江杭州市萧山区。 ⑤南:应作“北”。 浙江发源于三天子都山,位于蛮人居住地的东边,福建的西北,在余暨的南边(应在北边)入海。 庐江 庐江①出三天子都②,入江,彭泽③西。一曰天子鄣。 ①庐江:一说指江西庐源水,源出今江西婺(wù)源县西北庐岭山;一说即青弋江,在今安徽东南部,上源为清溪河。 ②三天子都:即三天子鄣。 ③彭泽:即彭蠡(lǐ),古泽薮(sǒu)名,今名鄱阳湖。 庐江发源于三天子都山,在彭泽西边流入长江。一说三天子都即天子鄣。 汉水 汉水①出鲋鱼之山②,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 ①汉水:一说此处应作“濮(pú)水”,濮水又称濮渠水,上游分两支,合流于今河南长垣县西。 ②鲋(fù)鱼之山:又作务隅山、附禺山。一说即嶓冢(bōzhǒnɡ)山。 汉水发源于鲋鱼山,帝颛顼葬在这座山的阳面,他的九位嫔妃葬在山的阴面,有四条蛇守卫在那里。 濛水 濛水①出汉阳②西,入江,聂阳③西。 ①濛水:水名,一说即今乌江,汉时称延江水。 ②汉阳:汉时县名,属犍为(qiánwéi)郡,在今贵州省。 ③聂阳:地名,具体所指待考。 濛水发源于汉阳的西边,在聂阳的西边流入长江。 温水 温水①出崆峒山②,在临汾③南,入河,华阳④北。 ①温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因其水常温,故名。 ②崆峒(kōnɡtónɡ)山:甘肃平凉西有崆峒山,属六盘山,此处所指与此不同。一说指山西绛县的太阴山;一说属于太岳山(在今山西中南部,汾河东岸)。 ③临汾:汉时县名,治今山西新绛县东北。 ④华阳:地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可能指华山之阳。 温水发源于崆峒山,位于临汾的南边,在华阳的北边流入黄河。 颍水 颍水①出少室②,少室山在雍氏③南,入淮西④鄢⑤北。一曰缑氏⑥。 ①颍水:即颍河,淮河的最大支流,在今安徽西北部及河南东部,源出河南登封市嵩山西南。 ②少室:即少室山。 ③雍氏:一说即雍梁邑(yì),在今河南禹州市东北;一说应作“缑氏”。 ④淮西:淮河流域西部。 ⑤鄢(yān):古国名、邑名,后改称鄢陵,在今河南鄢陵西北。 ⑥缑(ɡōu)氏: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南偃师市东南。 颍水发源于少室山,少室山在雍氏的南边,颍水在淮河流域的西边、鄢陵的北边流入淮河。一说雍氏即缑氏。 白水 白水①出蜀②,而东南注江,入江州③城下。 ①白水:即今白水江,源出四川松潘东北,向东南流经甘肃文县,至四川广元市西南入今嘉陵江。 ②蜀:蜀山,在今四川西北。 ③江州:古县名,战国时治今重庆市区嘉陵江北岸,三国蜀汉时移治嘉陵江南岸,即今重庆市区。 白水发源于蜀山,向东南流到江南流到江州城下后入长江。 沅水 沅水山①出象郡②镡城③西,入东注江④,入下隽⑤西,合洞庭中。 ①沅(yuán)水山:“山”字系衍文。沅水即沅江。 ②象郡:郡名,秦时置,治临尘(今广西崇左市境内)。 ③镡(xín)城:古县名,一说治今湖南靖州西南。 ④入东注江:“入”字一说系衍文,一说应作“又”。此句似应移至文末,因沅水系流入洞庭湖后再入长江。 ⑤下隽:古县名,西汉置,因隽水而得名,治今湖北通城县西北。 沅水发源于象郡镡城的西边,在下隽的西边流入洞庭湖,向东流入长江。 肄水 肄水①出临晋②西南,而东南注海,入番禺③西。 ①肄(yì)水:即溱(zhēn)水,源出今湖南临武县西南,北流与武溪水合。 ②临晋:应作“临武”。 ③番禺:古县名,在今广东广州市番禺区。 肄水发源于临武西南,向东南流经番禺西边后入海。 潢水 潢水①出桂阳②西北山,东南注肄水,入敦浦③西。 ①潢(huánɡ)水:一作“湟(huánɡ)水”。也叫涯(yá)水,古水名,即今广东西北的湟江、连江。 ②桂阳:古县名,汉置,治今广东连州市。 ③敦浦:一作“郭浦”,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涯浦关。 潢水发源于桂阳西北的山中,向东南流经敦浦西边入肄水。 洛水 洛水①出洛西山②,东北注河,入成皋③之西。 ①洛水:即洛河。 ②洛西山:一说指今陕西的(huān)举山;一说“洛”指洛阳,在今河南洛阳市。 ③成皋(ɡāo):古县名,汉置,治今河南荥(xínɡ)阳市汜(sì)水镇西。 洛河发源于洛阳西部的山,向东北流经成皋的西边入黄河。 汾水 汾水出上窳①北,而西南注河,入皮氏②南。 ①上窳:地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山西静乐县北。 ②皮氏:古县名,在今山西河津县。 汾水发源于上窳的北面,向西南流经皮氏的南边入黄河。 沁水 沁水出井陉山①东,东南注河,入怀②东南。 ①井陉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今河北石家庄市西部有井陉山,此处所指井陉山则应在山西。 ②怀:古县名,在今河南焦作市境内。 沁水发源于井陉山的东面,向东南流经怀县的东南入黄河。 济水 济水①出共山②南东丘,绝③钜鹿泽④,注渤海,入齐⑤琅槐⑥东北。 ①济(jǐ)水:水名,包括黄河南北两部分,河北部分源出今河南济源市西王屋山,河南部分本系从黄河分出的一条支流。 ②共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③绝:穿过;经过。 ④钜(jù)鹿泽:“鹿”应作“野”,又叫巨野泽,即大野泽,在今山东巨野县北。 ⑤齐:地区名,今山东泰山以北黄河流域及胶东半岛地区,为战国时齐地,汉以后沿称齐。 ⑥琅(lánɡ)槐:古县名,在今山东利津县东南。 济水发源于共山南面的东丘,穿过巨野泽,流经齐地琅槐的东北入渤海。 潦水 潦水①出卫皋②东,东南注渤海,入潦阳③。 ①潦水:即辽河,中国东北地区南部大河,流贯辽宁省中部,经盘锦市入渤海。 ②卫皋(ɡāo):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③潦阳:即辽阳,古县名,在今辽宁辽中县。 潦水发源于卫皋的东面,向东南流经潦阳入渤海。 虖沱河 虖沱水出晋阳①城南,而西至阳曲②北,而东注渤海,入越③章武④北。 ①晋阳:古县名,在今山西太原市。 ②阳曲:古县名,在今山西太原市北部,包括定襄县、阳曲县等。 ③越:一说疑为衍文;一说应作“赵”;一说章武在春秋时属越,故有此说。 ④章武:古县名,汉置,治今河北黄骅(huá)市西北。 虖沱河发源于晋阳城的南边,西流至阳曲县的北边,再向东流经章武的北边入渤海。 漳水 漳水出山阳①东,东注渤海,入章武南。 ①山阳:一说在河南修武县;一说疑为“阳邑(yì)”之讹,阳邑是古县名,在今山西榆次市南边。 漳河发源于山阳的东面,向东流经章武的南边入渤海。 海内东经中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为前三段,其成书时间与前面的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相同;一为“岷三江至结尾”,其非《山海经》正文,当系晋代学者郭璞所撰《水经》中的文字。 在前三段中,主要介绍了中国东部从河北到浙江一带的某些国家、山名、地名和神名,如燕国、会稽山、都州、雷神等;也涉及位于西北地区的一些山和国家,如西胡白玉山、昆仑山、大夏国、月支国等,内容较 为简略。 大荒经 大荒东经第十四 少昊之国 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①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有甘山②者,甘水③出焉,生甘渊。 ①孺:这里有养育的意思。 ②甘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③甘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 东海之外有一个大壑,少昊建国于此。少昊在这里养育颛顼,并把琴瑟丢在这里。有一座甘山,是甘水发源的地方;甘水流出后,形成了一个渊,名叫甘渊。 皮母地丘 大荒①,东南隅有山,名皮母地丘②。 ①大荒:最荒远的地方。 ②皮母地丘: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最荒远之地的东南角有一座山,名叫皮母地丘。 大言山 东海之外,大荒①之中,有山名曰大言②,日月所出。 ①大荒:最荒远的地方。 ②大言: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东海之外,最荒远之地中,有一座山,名叫大言,是日月升起的地方。 大人国大人市 有波谷山①者,有大人之国②。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③。有一大人踆④其上,张其两耳⑤。 ①波谷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②大人之国:即大人国。 ③大人之堂:一说指山名,山的形状如堂屋;一说指大人之市中用来交易的堂屋。 ④踆:通“蹲”。 ⑤耳:一说应作“臂”。 有一座波谷山,是大人国所在的地方。国中有一个大人做买卖的集市,名叫大人堂。有一个大人张着两只手臂蹲在大人堂的上面。 小人国靖人 有小人国①,名靖人②。 ①小人国:传说中的国名,因其国中之人身材十分矮小,故名。 ②靖人:也叫诤人、竫(jìnɡ)人,古代传说中的小人。 有一个小人国,国中的人被称为靖人。 合虚山 大荒①之中,有山名曰合虚②,日月所出。 ①大荒:最荒远的地方。 ②合虚: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最荒远之地中有一座山,名叫合虚,是日月升起的地方。 中容国 有中容之国①,帝俊②生③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④:豹、虎、熊、罴。 ①中容之国:即中容国,具体所指待考。 ②帝俊:一说即帝舜;一说指帝喾;一说指颛顼。 ③生:生育。一说这里并不指亲生,而是表明是其后裔。 ④鸟:这里指兽。 有一个中容国。帝俊生了中容,中容国的人以兽肉和树木的果实为食,会驱使四种野兽:豹、虎、熊和罴。 天吴 有夏州之国①。有盖余之国②。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天吴 ①夏州之国:即夏州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 ②盖余之国:即盖余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即盖国。 有一个夏州国。有一个盖余国。有一位神人,长着八个脑袋,每个脑袋上都有人一样的脸,长着虎一样的身子,有十条尾巴,名字叫天吴。 鞠陵于天山 大荒①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离瞀②,日月所出。名③曰折丹④——东方曰折,来风曰俊⑤——处东极以出入风⑥。 ①大荒:最荒远的地方。 ②鞠陵于天、东极、离瞀(mào):均为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东极离瞀”不指山,而是对“鞠陵于天”的解释。 ③名:一说该字前当有“有神”两字。 ④折丹:传说中的神名。 ⑤俊:一说即俊风,指春季从东方刮来的风。 ⑥出入风:指掌管风的出入。 最荒远之地有三座山,分别是鞠陵于天、东极和离瞀,那里是日月升起的地方。有一位名叫折丹的神——东方称为折,春季从东方刮来的风称为俊——在大地的最东端掌管风的出入。 玄股国 有招摇山①,融水②出焉。有国曰玄股③,黍食,使四鸟。 ①招摇山:山名,一说即招摇山。 ②融水:水名,一说即融江,是位于今广东的西江的支流。 ③玄股:国名,一说即玄股国。 有一座招摇山,融水发源于此。有一个名叫玄股的国家,国中之人以黍为食物,会驱使虎、豹、熊、罴四种野兽。 有易杀王亥 有困民①国,勾姓而②食。有人曰王亥③,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④于有易⑤、河伯⑥。仆牛⑦,有易杀王亥,取仆牛。河念⑧有易,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帝舜⑨生戏⑩,戏生摇民。 ①困民:国名,应作“因民”,“因民”即下支的“摇民”,亦为“嬴民”。 ②而:一说应作“黍”。 ③王亥:商汤的七世祖,相传他去黄河北岸放牧,被有易首领绵臣杀死,牛羊被夺走。 ④托:寄托。 ⑤有易:国名,一说在今河北易县附近。 ⑥河伯:人名,具体所指待考。 ⑦仆牛:一说指大的牛群(仆:大);一说应作“服牛”,指驯养牛群。 ⑧念:顾念;怜念。这里指殷主上甲微兴师与河伯一起为王亥报仇,杀了有易的国君,河伯顾念与有易的交情。另:念前当有“伯”字。 ⑨帝舜:即舜。 ⑩戏:一说即有易。 有一个困民国,国中之人姓勾,以黍为食物。有一个名叫王亥的人,两只手抓着鸟,正在吃鸟的头。王亥把一大群牛寄养在有易国和河伯那里,有易国的人杀了王亥,夺走了这群牛。后来,殷主为王亥报仇,杀了 有易国的国君,河伯顾念与有易国的交情,帮助有易国的人偷偷跑了出来,有易国的人在野兽成群出没的地方以食兽为生,并重新建立了一个国家,名叫摇民。帝舜生了戏,戏生了摇民。 女丑、大蟹 海内①有两人,名曰女丑②。女丑有大蟹。 ①海内:所指待考。 ②名曰女丑:此处文字似有脱漏,因女丑仅为一人。 海内有两个人,名字叫女丑。女丑所处之地有大蟹。 孽摇羝 大荒①之中,有山名曰孽摇羝②,上有扶木③,柱④三百里,其叶如芥⑤。有谷曰温源谷⑥、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⑦。 ①大荒:最荒远的地方。 ②孽摇羝(yīndī):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③扶木:即榑(fú)木,又叫扶桑。 ④柱:直立高耸。 ⑤芥:芥菜,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色花,茎叶及块根可食用。 ⑥温源谷:谷名,一说即汤谷。 ⑦乌:乌鸦,古代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 最荒远之地有一座山,名叫孽摇羝,上面长着扶木,直立高耸达三百里,树叶像芥菜的叶子。那里有一个山谷,名叫温源谷或汤谷,谷上长着扶木,一个太阳刚接近扶木,一个太阳就离开扶木上升,它们都载在三 足乌的身上。 猗天苏门山 大荒①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苏门②,日月所生。有埙民之国③。 ①大荒:最荒远的地方。 ②猗(yī)天苏门: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③埙(xūn)民之国:即埙民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 最荒远之地有一座山,名叫猗天苏门,是日月升起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埙民国。 五彩鸟山 有綦山①,又有摇山。有山,又有门户山,又有盛山,又有待山。有五采之鸟。 ①綦(qí)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大荒中有綦山、摇山、山、门户山、盛山、待山。这些山上都有五彩鸟。 女和月母国 有女和月母之国①。有人名曰②一北方曰,来之风曰③一是处东极④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⑤其短长。 ①女和月母之国:即女和月母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 ②(wǎn):传说中的人名。 ③北方曰,来之风曰(yǎn):此句颇费解。一说当断句为:北方曰来之风,曰;一说应仿:“东方曰折,来风曰俊”。这里姑从第二种解法。 ④极:一说应作“北”。 ⑤司:管理,掌管。 大荒中有个女和月母国。这里有尊神,名叫。北方的人都称他鵷,北风出口处的人都叫他。他住在东北角主管日月运行的快慢,使日月的升落和日夜长短有规律。 应龙杀蚩尤与夸父 大荒东北隅①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②。应龙③处南极,杀蚩尤④与夸父⑤,不得复上⑥,故下⑦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①大荒东北隅:一作“东荒之北隅”。 ②凶犁土丘: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可能在今河北北部。 ③应龙:古代传说中善兴云作雨的神。 ④蚩(chī)尤:传说中制造兵器的人,相传有兄弟八十一人,以铜做兵器。又传为主兵之神。一说为东方九黎族首领,后与黄帝战于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兵败被杀。 ⑤夸父:据传夸父与蚩尤同为炎帝之裔,在黄炎斗争中,蚩尤起兵为炎帝报仇,夸父也加入此列,最后兵败被杀。 ⑥上:指上天。 ⑦下:指下界。 最荒远之地的东北角有座山,名字叫凶犁土丘。应龙住在这座山的最南端,他杀了蚩尤和夸父,不能再回到天界,因此下界多次发生旱灾。每当发生旱灾时,人们便模仿应龙的形状,天上就会下大雨。 东海夔牛 东海中有流波山①,入海七千②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③。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④以雷兽⑤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夔①流波山:山名,一说指散布在渤海中的冀东山岭。 ②七千:一作“七十”。 ③夔(kuí):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形状如龙(一说如牛),只有一条腿。 ④橛(jué):敲,击打。 ⑤雷兽:即雷神。 东海中有一座山,名叫流波山,距离海岸有七千里。山上有一种兽,形状像牛,苍色的身子,没有角,只有一条腿,它从水中出入时必会伴以风雨,它放射出的光芒像日月一样明亮,发出的声音像打雷一样巨大, 它的名字叫夔。黄帝得到它后,用它的皮来蒙鼓,并用雷神身上的骨头来敲这面鼓,发出的声音可传到五百里之外,黄帝用它来震慑天下。 《山海经》中以“大荒”冠名的有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四篇,亦可统称为大荒经。大荒经所记述的内容与海外经重合之处较多,应是与海外经依据相同或相似的古图而创作的。但与海外经相 比,大荒经有两个特点:一是显得较为杂乱,这应是缺乏系统整理所致;二是内容显得比海外经要丰富些,而且蕴涵了不少中华文明起源的信息。 大荒南经第十五 踢、双双 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东,有兽,左右有首,名曰踢①。有三青兽相并②,名曰双双③。 ①(chù)踢:传说中的一种兽。 ②并:合并。 ③双双:传说中的一种兽。 在南海以外的地方,赤水的西边,流沙的东边,有一种兽,身体的左右两侧各长着一个脑袋,名字叫踢。还有一种三只青兽合并在一起而成的动物,名字叫双双。 苍梧之野 有阿山①者。南海之中,有泛天之山②,赤水穷焉。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③之所葬也。爰④有文贝、离俞⑤、久、鹰、贾⑥、委维⑦、熊、罴、象、虎、豹、狼、视肉。 ①阿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这里的“阿”是大的意思。 ②泛天之山:即泛天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③叔均:一说即商均,是舜的儿子。 ④爰(yuán):这里,那里。 ⑤离俞:即“离朱”。 ⑥贾(jiǎ):一说属鹰类;一说指乌鸦。 ⑦委维:即委蛇,也叫延维,传说中的一种怪蛇。 有一座阿山。南海之中,还有一座泛天山,位于赤水的尽头处。赤水的东边有一个苍梧野,舜和叔均就葬在这里。这个地方有带花纹的贝、离朱、鸲、鹰、乌鸦、委蛇、熊、罴、象、虎、豹、狼和视肉。 黑水玄蛇 有荣山①,荣水②出焉。黑水③之南,有玄④蛇,食麈。 ①荣山:一作“荥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即招摇山。 ②荣水:一作“荥水”,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即融水。 ③黑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是越南境内的黑水河。 ④玄:黑色。 有一座荣山,荣水发源于这座山。黑水的南边有一种黑色的蛇,爱吃麈。 巫山黄鸟 有巫山①者,西有黄鸟。帝药②,八斋③。黄鸟于巫山,司此玄蛇④。 ①巫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不是今重庆、湖北边境的巫山。 ②帝药:指天帝的药,当指不死之药之类。 ③斋:屋舍。 ④司此玄蛇:伺察这种黑蛇,即防止它去偷天帝的不死之药(司:通“伺”,指伺察、探察)。 有一座巫山,山的西边有黄鸟。天帝的药贮放在八处屋舍中。黄鸟专门在巫山上伺察这种黑蛇。 三身国 大荒①之中有不庭之山②,荣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③妻娥皇④,生此三身之国⑤,姚姓,黍食,使四鸟。有渊四方,四隅⑥皆达⑦,北属⑧黑水,南属大荒,北旁⑨名曰少和之渊,南旁名曰从渊,舜之所浴 也。 ①大荒:最荒远的地方。 ②不庭之山:即不庭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③帝俊:这里指帝舜。 ④娥皇:帝舜的妻子,是尧的女儿。 ⑤三身之国:即三身国。 ⑥隅:边沿地方。 ⑦达:通。 ⑧属(zhǔ):连接。 ⑨旁:边,侧。 最荒远之地中有一座不庭山,这里是荣水的尽头处。有一种人,长着三个身子,帝俊的妻子娥皇,生了这个三身国的祖先,这个国家的人姓姚,以黍为食物,会驱使虎、豹、熊、罴四种野兽。那里有一个深潭,呈 四方形,四边都与外面相通,北边与黑水相连,南边与最荒远的地方相连,北边是少和渊,南边是从渊,这里是舜沐浴的地方。 不姜山 大荒①之中,有不姜之山②,黑水穷焉。又有贾山③,汔水④出焉。又有言山⑤,又有登备之山⑥,有恝恝之山⑦。又有蒲山⑧,澧水⑨出焉。又有隗山⑩,其西有丹,其东有玉。又南有山,漂水出焉。有尾山, 有翠山。 ①大荒:最荒远的地方。 ②不姜之山:即不姜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可能在今贵州境内;一说在今中南半岛北部。 ③贾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④汔(qì)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 ⑤言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⑥登备之山:即登备山,山名,又叫登葆山。 ⑦恝(jiá)恝之山:即恝恝山,山名,一说可能是今湖南张家界中的山峰。 ⑧蒲山:山名,一说可能是今湖南张家界中的山峰。 ⑨澧(lǐ)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即今澧水。 ⑩隗(wěi)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可能在今湖南境内。 丹:指丹砂。 漂水:一作“栗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 尾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翠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最荒远之地有一座山,名叫不姜山,这里是黑水的尽头处。还有一座贾山,是汔水的发源处。又有言山、登备山和恝恝山。另有蒲山,是澧水的发源处。还有一座山,名叫隗山,它的西边有丹砂,东边有玉。在南 边还有一座山,是漂水的发源处。另外还有尾山和翠山。 盈民国 有盈民之国①,於姓,黍食。又有人方食木叶。 ①盈民之国:即盈民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 有一个盈民国,国中之人都姓於,以黍为食物。另外有人正在吃树叶。 不死国 有不死之国①,阿姓,甘木②是食。 ①不死之国:即不死国,传说中的国名,也叫不死民。 ②甘木:一说即不死树;一说指甘蔗。 有一个不死国,国中之人都姓阿,以甘木为食物。 去痓山 大荒①之中,有山名曰去痓②。南极果,北不成,去痓果③。 ①大荒:最荒远的地方。 ②去痓(chì):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③南极果,北不成,去痓果:所指不详。一说去痓是一种能结果实的植物,它在山的南边能结果,在山的北边则不能结果;一说疑为巫师的咒语。 最荒远之地有一座山,名叫去痓。去痓也是一种植物,它在山的南边能结果,在山的北边则不能结果。 季釐国 有襄山①,又有重阴之山②。有人食兽,曰季釐③。帝俊④生季釐,故曰季釐之国。有缗渊。少昊生倍伐,倍伐降⑤处缗渊。有水四方⑥,名曰俊坛。 ①襄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②重阴之山:即重阴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③季釐:据传为高辛氏帝喾(kù)之子,又叫季狸。 ④帝俊:这里指帝喾。 ⑤降:流放,放逐。 ⑥有水四方:这里指呈四方形且高出地面的水池。 有一座襄山,另外有一座重阴山。有一个人在吃兽肉,他的名字叫季釐。帝俊生了季釐,所以季釐的后代组成的国家叫季釐国。有一个缗渊。少昊生了倍伐,倍伐被流放到了缗渊。有一个呈四方形且高出地面的水 池,叫做俊坛。 臷民国 有臷民之国①。帝舜②生无淫,降③臷处,是谓巫臷民。巫臷民朌④姓,食谷,不绩⑤不经⑥,服也;不稼⑦不穑⑧,食也。爰⑨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 ①臷(dié)民之国:即臷民国,又叫臷国。 ②帝舜:即舜。 ③降:流放;放逐。 ④朌(bān):一作“盼”。 ⑤绩:缉麻,即把麻纤维拧成线。 ⑥经:指织布前在机杼(zhù)上绷齐并梳整纱缕,使成为经线。 ⑦稼:种田。 ⑧穑(sè):收割庄稼。 ⑨爰(yuán):这里,那里。 有一个臷民国。帝舜生了无淫,无淫被流放到臷地,这个地方的人后来就叫巫臷民。巫臷民都姓盼,以谷为食物,他们不用纺织,自然有衣服穿;不用耕种,自然有粮食吃。这里生长着擅长唱歌跳舞的鸟,鸾鸟在 自在地歌唱,凤鸟在自由地跳舞。这里有各种野兽,成群聚居在一起。这里还是百谷聚集生长的地方。 融天山 大荒①之中,有山名曰融天②,海水南入焉。 ①大荒:最荒远的地方。 ②融天: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最荒远之地有一座山,名字叫融天,海水从它的南边流入。 羿杀凿齿 有人曰凿齿,羿杀①之。 ①杀:指射杀。 有一个人,名叫凿齿,羿用箭射死了他。 蜮民国 有蜮山①者,有蜮民之国②,桑姓,食黍,射蜮是食。有人方扜③弓射黄蛇,名曰蜮人④。 ①蜮(yù)山:山名,一说因其山中有蜮,故名。蜮是传说中一种害人的动物,能含沙射人,使人发病。也叫短狐。一说通“蝈”,指蛤蟆。 ②蜮民之国:即蜮民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 ③扜(yū):拉,张。 ④蜮人:即蜮民。 有一座蜮山,那里有一个蜮民国,国中之人都姓桑,他们以黍为食物,也用箭射蜮当食物。有一个人正在拉弓射黄蛇,他的名字叫蜮人。 宋山枫木 有宋山①者,有赤蛇,名曰育蛇②。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③。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④,是为枫木。 ①宋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②育蛇:蛇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疑为“玉蛇”的谐音。 ③枫木:即枫树,落叶乔木,叶子通常三裂,边缘呈锯齿状,秋季叶变成红色,开黄褐色花。也叫枫香树。 ④桎梏(zhìɡù):脚镣和手铐。 有一座宋山,山中有一种赤蛇,名叫育蛇。山上长着一种树,名叫枫树。蚩尤把他的脚镣和手铐扔到地上,便长成了枫树。 祖状尸 有人方齿①虎尾,名曰祖状之尸②。 ①齿:咬啮。一说指牙齿。 ②祖状之尸:即祖状尸,一作“祖状之尸”,人名。 有一个人正在咬老虎的尾巴,他的名字叫祖状尸。 焦侥国 有小人①,名曰焦侥之国②,几姓,嘉谷③是食。 ①小人:这里指由身材特别矮小的人组成的国家。 ②焦侥之国:即焦侥国,也叫周饶国。 ③嘉谷:优质的谷物。 有一个由身材特别矮小的人组成的国家,名叫焦侥国,国中之人都姓几,以优质的谷物为食物。 张弘国 有人名曰张弘,在海上捕鱼。海中有张弘之国①,食鱼,使四鸟。 ①张弘之国:即张弘国,国名,一说即长臂国。 有一个名叫张弘的人,正在海上捕鱼。海中有一个张弘国,国中之人以鱼为食物,会驱使虎、豹、熊、罴四种野兽。 小人菌人 有小人①,名曰菌人②。 ①小人:指身材特别矮小的人。 ②菌人:当与靖人属同一类人。 有一种身材特别矮小的人,名叫菌人。 南类山 有南类之山①,爰有遗玉、青马、三骓、视肉、甘华,百谷所在。 ①南类之山:即南类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应在今中南半岛。 有一座南类山,这里有遗玉、青马、三骓马、视肉、甘华,各种谷物都在这里生长。 大荒南经所记述的内容较为杂乱,其中不少内容与海外南经相同,如关于盈民国、不死国、臷民国、羿杀凿齿、焦侥国、张弘国、南类山等的记述,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大荒南经所记述的地域当与海外南经相似, 大致应在中国的南方。总起来看,大荒南经与海外南经所记述的内容虽有重合之处,但相异之处也不少。如大荒南经中记述的左右有首的踢、三青兽相并在一起的双双、方齿虎尾的祖状尸,等等,均为海外南经所 无。 大荒西经第十六 不周负子山 西北海之外,大荒①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②,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③。水西有湿山④,水东有幕山⑤。有禹攻共工国山⑥。 ①大荒:最荒远的地方。 ②不周负子:即不周山,传说中的山名,据传共工与颛顼(zhuānxū)争权时,怒触不周山,造成天崩地裂。 ③寒暑之水:指冷水和热水交替涌出的泉水。 ④湿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⑤幕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⑥禹攻共工国山:指禹杀共工之臣相柳的地方。 西北海的外面,最荒远之地的角落,有一座山,裂开以后就没有再合拢,名叫不周山,有两只黄色的兽守卫着它。有一条水流,名叫寒暑水。水流的西边有一座山,名叫湿山;水流的东边有一座山,名叫幕山。那 里还有一座禹攻共工国山。 淑士国 有国名曰淑士①,颛顼之子。 ①淑士:国名,具体所指待考。 有一个国家,名叫淑士,它是由颛顼之子淑士的后代组成的。 女娲之肠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①之肠②。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③道而处。 ①女娲(wā):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传说她与其兄伏羲结合而产生了人类。又传说她曾用黄土造人,并炼五色石补天。 ②肠:一作“腹”。 ③横:侧,旁边。 有十位神人,名字叫女娲之肠。他们是由女娲的肠子变成的。居住在栗广的原野上,紧挨着道路。 石夷 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①,处西北隅以司②日月之长短。 ①来风曰韦:所指不详。一说按“东方曰折,来风曰俊”句式,“来风曰韦”前应有“西方曰夷”四个字。 ②司:管理,掌管。 有一个人,名叫石夷,风吹来的地方叫做韦,石夷在西北角掌管着日月运行时间的长短。 狂鸟 有五采之鸟,有冠,名曰狂鸟①。 ①狂鸟:传说中的一种鸟。 有一种五彩斑斓的鸟,头上有冠,名叫狂鸟。 白氏国 有大泽之长山①,有白氏之国②。 ①大泽之长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沙漠。 ②白氏之国:一作“白民之国”。 有一座大泽之长山,有一个白氏国。 长胫国 西北海之外,赤水①一之东,有长胫之国名②。 ①赤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金沙江;一说指位于西北的额尔齐斯河或鄂毕河等。 ②长胫之国:即长胫国,传说中的国名,因其国中之人小腿(胫:小腿)特别长,故名。一说即长股国。 西北海的外面,赤水的东边,有一个长胫国。 有虫状如菟 有虫①状如菟②,胸以后者裸不见③,青如猿状。 ①虫:这里指兽。 ②菟(tù):通“兔”,指兔子。 ③胸以后者裸不见:胸部以下裸露(即不长毛),但是看上去不像裸露。 有一种兽,形状像兔子,胸部以下裸露,但是看上去不像裸露,因为它的皮色像猿一样发青。 丰沮玉门山 大荒①之中,有山名日丰沮玉门②,日月所入。 ①大荒:最荒远的地方。 ②丰沮(jū)玉门: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最荒远之地有一座山,名叫丰沮玉门,是日月落下后进入的地方。 灵山十巫 有灵山①,巫咸、巫即、巫朌②、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③,从此升降,百药爰④在。 灵山十巫 ①灵山:山名,一说即巫山,在西北地区。 ②朌(bān):一作“盼”。 ③巫:古代以求神、占卜等为职业的人。 ④爰(yuán):助词。 有一座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位巫师从这里上下天庭,山中生长着各种药物。 沃民沃野 西有王母之山①、壑山②、海山③。有沃之国④,沃民是处。沃之野⑤,凤鸟之卵是食,甘露⑥是饮。凡其所欲,其味尽存。爰⑦有甘华、甘柤、白柳⑧、视肉、三骓、璇瑰⑨、瑶碧⑩、白木、琅玕、白丹、青丹,多银铁。鸾凤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是处,是谓沃之野。 ①西有王母之山:一说应作“有西王母之山”。西王母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②壑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可能指青海的柴达木山等。 ③海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青海境内。 ④沃之国:一说应作“沃民之国”,即沃民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 ⑤沃之野:即“诸夭之野”。 ⑥甘露:甜美的雨露。 ⑦爰(yuán):这里,那里。 ⑧白柳:柳的一种,柳叶的背面苍白色或有白粉,如杞柳。 ⑨璇(xuán)瑰:美玉名。 ⑩瑶碧:美玉和青绿色的玉石。 白木:树木名,一说指枝干呈白色的树;一说指白乳木,一种小乔木,高可达3米,树皮平滑,树枝折断后有白色汁液流出。 琅玕(lánɡɡān):美石。 丹:这里指一种可用来制药的矿物。 鸾凤:一作“鸾鸟”,应改为“鸾鸟”。 有西王母山、壑山和海山。有一个沃民国,沃民就居住在那里。他们生活在一片沃野上,吃的是凤鸟的卵,喝的是甘露。凡是他们想吃的东西,这里应有尽有。这里还有甘华、甘柤、白柳、视肉、三骓马、璇瑰、美玉、青绿色的玉石、白木、琅玕、白色的丹和青色的丹,另外还有很多银和铁。鸾鸟在自由地歌唱,凤鸟在自在地起舞,这里还有各种野兽,成群生活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沃野。 三青鸟 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①,一名曰少②,一名曰青鸟。 ①大(lí):鸟名,一说为白鹈(tí)鹕,一种大型鸟类,体长可达2米。 ②少:鸟名,一说指斑嘴鹈鹕,新疆亚种,体型比大骛小。“少”前应有“曰”字。 有三只青鸟,长着红色的脑袋,黑黑的眼睛,一只名叫大,一只名叫少,一只名叫青鸟。 轩辕台 有轩辕之台①,射者不敢西向射②,畏轩辕之台。 ①轩辕之台:即轩辕台,当为纪念黄帝的台。 ②射:一说为衍文。 有一座轩辕台,因为敬畏轩辕台,射箭的人都不敢向西方而射。 丈夫国 有丈夫之国①。 ①丈夫之国:即丈夫国。 有一个丈夫国。 弇州山鸣鸟 有弇州之山①,五采之鸟仰天,名曰鸣鸟②。爰③有百乐歌儛④之风。 ①弇(yān)州之山:即奔州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即崦嵫(yānzī)山。 ②鸣鸟:凤凰之类的鸟。一说即孟鸟。 ③爰(yuán):这里,那里。 ④儛(wǔ):跳舞。 有一座弇州山,有一只五彩斑斓的鸟,仰面向天,它的名字叫鸣鸟。这里有盛行各种音乐和唱歌跳舞的风气。 轩辕国 有轩辕之国。江山①之南栖②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 ①江山:一说是山名,即穷山;一说指江和山。 ②栖:居住。 天虞有一个轩辕国。居住在江山的南边可获吉祥。这里寿命短的人都能活八百岁。 天虞 有人反臂①,名曰天虞②。 ①反臂:一说指胳膊反着长,即肘关节长在前面;一说指胳膊背在身后,是被捆绑的形状。 ②天虞:人名,一说即“尸虞”,但不知尸虞所指为何。 有一个人,两只胳膊反着长,他的名字叫天虞。 常羲生月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①妻常羲②,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①帝俊:这里指帝喾(kù)。 ②常羲:帝喾的妻子,又作“常仪”或“尚仪”,以善于占月之晦、朔、弦、望而闻名。 有一位女子,正在给月亮洗澡。帝俊的妻子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这是她刚开始给他们洗澡。 青鴍、黄鷔 有玄丹之山①。有五色之鸟,人面有发。爰②有青鴍③、黄鷔④、青鸟、黄鸟,其所集者其国亡。 ①玄丹之山:即玄丹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因山中出黑丹,故名。 ②爰(yuán):这里;那里。 ③鴍(wén):传说中的一种鸟。 ④鷔(áo):传说中的一种凶鸟。 有一座玄丹山。有一种羽毛五彩缤纷的鸟,长着人一样的脸,头上有发。这里有青、黄、青鸟和黄鸟,这些鸟在哪个国家聚集,哪个国家就会灭亡。 盖山国 有盖山之国①。有树,赤皮支干,青叶,名曰朱木。 ①盖山之国:即盖山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 有一个盖山国。有一种树,长着红色的树皮和树枝,青色的叶子,名字叫朱木。 夏后开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①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②。开③上三嫔于天④,得《九辩》与《九歌》⑤以下。此天穆之野⑥,高二千仞⑦,开焉得始歌《九招》⑧。 ①珥(ěr):耳饰,这里作动词。 ②夏后开:即“夏后启”,因避汉景帝(刘启)名讳而改。 ③开:即“启”。 ④上三嫔于天:一说指向天帝献三位美女(嫔:指妇人、女子);一说三次上天做客(嫔:通“宾”,指宾客)。 ⑤《九辩》与《九歌》:皆为乐曲名,相传原为天帝的乐曲,夏启上天做客时偷偷带到人间。后为《楚辞》中的篇名。 ⑥天穆之野:一作“大穆之野”,地名,具体所指待考。 ⑦仞(rèn):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⑧《九招》:即“九韶”,传说中虞舜之乐的名称,因韶乐九章,故名。 西南海的外面,赤水的南边,流沙的西边,有一个人以两条青蛇为耳饰,乘着两条龙,名字叫夏后启。启三次上天做客,把天上的乐曲《九辩》和《九歌》带到了下界。在这高达两千仞的天穆之野上,启才得以开始演唱《九招》。 偏句、常羊山 有大巫山①,有金之山②。西南大荒③之中④隅,有偏句⑤、常羊之山。 ①大巫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②金之山:即金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③大荒:最荒远的地方。 ④中:疑为衍文。 ⑤偏句: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有大巫山,有金山。西南方最荒远之地的一角,有偏句山和常羊山。 大荒西经中记述的内容有不少与海外西经相同,如女丑尸、丈夫国、轩辕国、一臂民、女祭等,在海外西经中都有。另外,大荒西经中的白氏国、长胫国,在海外西经中分别作白民国、长股国,但从具体描述来看,它们所指称的当为同一对象。由此推断,大荒西经记述的地域应与海外西经相似,大致在中国的西部。 在大荒西经中,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它关于中华文明之源头的记述。如经中称太子长琴始作乐风,指出了音乐的起源;后稷降百谷,叔均始耕,指出了农业的起源;石夷司日月之长短,噎行日月星辰之行次,则指出了天文学的起源。 大荒北经第十七 附禺山 东北海之外,大荒①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②,帝颛顼与九嫔葬焉。爰③有久、文贝、离俞④、鸾鸟、皇鸟⑤、大物、小物⑥。有青鸟、琅鸟⑦、玄鸟、黄鸟、虎、豹、熊、罴、黄蛇、视肉、璇瑰、瑶碧⑧,皆出卫⑨于山。丘方员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竹南有赤泽水⑩,名曰封渊。有三桑无枝。丘西有沈渊,颛顼所浴。 ①大荒:最荒远的地方。 ②附禺之山:即务隅之山。 ③爰(yuán):这里,那里。 ④离俞:即“离朱”。 ⑤皇鸟:即“凰”。 ⑥大物、小物:这里指殉葬的大小物件。 ⑦琅(lánɡ)鸟:鸟名,具体所指待考。 ⑧瑶碧:美玉和青绿色的玉石。 ⑨卫:应置于下句“丘”前。卫丘是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⑩赤泽水:指水呈红色。 东北海的外面,最荒远之地中,黄河岸边,有一座附禺山,帝颛顼和他的九位嫔妃葬在这里。这里有鸲鹠、有花纹的贝、离朱、鸾鸟、凰及各种殉葬的大小物件。这座山中还有青鸟、琅鸟、黑鸟、黄鸟、虎、豹、熊、罴、黄蛇、视肉、璇瑰、美玉和青绿色的玉石。这座山旁边有一坐山丘,名叫卫丘,卫丘方圆三百里,丘的南边是帝俊的竹林,这里的竹子十分巨大,单根的竹子都可用来制成小船。竹林的南边有一个池泽,里面的水呈红色,名字叫封渊。这里长着三棵没有树枝的桑树。丘的西边有一个沈渊,是颛顼沐浴的地方。 胡不与国 有胡不与之国①,烈姓,黍食。 ①胡不与之国:即胡不与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 有一个胡不与国,国中之人姓烈,以黍为食物。 肃慎国 大荒①之中,有山名曰不咸②。有肃慎氏之国③。有蜚蛭④,四翼。有虫,兽首蛇身,名曰琴虫⑤。 ①大荒:最荒远的地方。 ②不咸:山名,一说指位于我国东北的长白山。 ③肃慎氏之国:即肃慎氏国,也叫肃慎国。 ④蜚蛭(fěizhì):动物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会飞的蚂蟥(蜚:同“飞”;蛭:蚂蟥);一说即鸱(chī),也叫鹞鹰。 ⑤琴虫:传说中的一种动物。 最荒远之地有一座山,名叫不咸。有一个肃慎氏国。有一种名叫蜚蛭的动物,长着四只翅膀。有一种虫,长着兽一样的脑袋,蛇一样的身子,名字叫琴虫。 大人国 有人名曰大人。有大人之国①,厘姓,黍食。有大青蛇②,黄头,食麈。 ①大人之国:即大人国。 ②大青蛇:一说即蟒蛇。 有人名叫大人。有一个大人国,国中之人姓厘,以黍为食物。有一种大青蛇,头部黄色,以麈为食物。 鲧攻程州山 有榆山①。有鲧攻程州②之山。 ①榆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②程州:一说是国名。 有一座榆山。还有一座鲧攻程州山。 先民山槃木 大荒①之中,有山名曰衡天②。有先民之山③。有槃木④千里。 ①大荒:最荒远的地方。 ②衡天: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③先民之山:即先民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当在今东北。 ④槃(pán)木:屈曲盘绕的树。 最荒远之地有一座山,名叫衡天。还有一座先民山。有一种屈曲盘绕的树,占地广达千里。 叔歜国 有叔歜国①,颛顼之子,黍食,使四鸟②:虎、豹、熊、罴。有黑虫③如熊状,名曰猎猎④。 ①叔歜(chù)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 ②鸟:这里指兽。 ③虫:这里指兽。 ④猎猎:动物名,一说指紫貂,体长30~40厘米。 有一个叔歜国,国中之人是颛顼的后代,他们以黍为食物,会驱使四种野兽:虎、豹、熊和罴。有一种黑色的兽,形状像熊,名字叫猎猎。 北齐国 有北齐之国①,姜姓,使虎、豹、熊、罴。 ①北齐之国:即北齐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西周初年初封时的齐国。 有一个北齐国,国中之人姓姜,会驱使虎、豹、熊和罴。 大泽 有大泽方千里,群鸟所解①。 ①解:指鸟脱换羽毛。 有一个大泽,方圆达千里,是群鸟脱换羽毛的地方。 毛民国 有毛民之国,依姓,食黍,使四鸟。禹生均国,均国生役采①,役采生修鞈,修鞈杀绰人②。帝③念④之,潜为之国,是此毛民。 ①、役采:一作“役来”。 ②、绰人:人名。 ③、帝:天帝。一说指禹。 ④、念:怜念。 有一个毛民国,国中之人姓依,以黍为食物,会驱使虎、豹、熊、罴四种野兽。禹生了均国,均国生了役采,役采生了修鞈,修鞈杀了绰人。帝怜念绰人,便暗中帮助绰人的后代建立了一个国家,就是这个毛民 国。 儋耳国 有儋耳之国①,任姓,禺号②子,食谷。北海之渚③中,有神,人面鸟身,珥④两青蛇,践⑤两赤蛇,名曰禺强。 ①、儋(dān)耳之国:即儋耳国,国名,因国中之人儋耳(儋耳:耳朵下垂),故名。一说即聂(shè)耳国。 ②、禺号:即“禺貌(mào)”。 ③、渚(zhǔ):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④、珥(ěr):耳饰,这里作动词。 ⑤、践:踩,踏。 有一个儋耳国,国中之人姓任,是禺号的后代,以谷物为食。北海的岛中有一位神,长着人一样的脸,鸟一样的身子,以两条青蛇为耳饰,脚下踩着两条赤蛇,名字叫禺强。 北极天柜山 大荒①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②,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③。又有神,衔蛇操蛇,其状虎首人身,四蹄长肘,名曰强良④。强良 ①、大荒:最荒远的地方。 ②、北极天柜: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可能在今俄罗斯境内。 ③、九凤:传说中的一种鸟。 ④、强良:传说中的神名。 最荒远之地有一座山,名叫北极天柜,海水从北面注入这座山。有一位神,长着九个脑袋,人一样的脸,鸟一样的身子,名字叫九凤。另外还有一位神,嘴里衔着蛇,手中握着蛇,长着虎一样的脑袋,人一样的身 子,有四只蹄子,肘臂很长,名字叫强良。 夸父追日 大荒①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②。有人珥③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④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⑤,逮⑥之于禺谷⑦,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乃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①、大荒:最荒远的地方。 ②、成都载天:一作“成都信天”,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③、珥(ěr):耳饰,这里作动词。 ④、后土:传说是共工的儿子句龙。 ⑤、日景(yǐnɡ):即“日影”,指太阳。 ⑥、逮:及;达到。 ⑦、禺谷:又叫禺渊,传说中太阳落下后进入的地方。 最荒远之地有一座山,名叫成都载天。有一个人,以两条黄蛇为耳饰,手中拿着两条黄蛇,名叫夸父。后土生了信,信生了夸父。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追赶太阳,并终于在禺谷追上了太阳,他因口渴,想喝黄河中的水,又怕黄河水不够他喝,便想去喝大泽中的水,还没有赶到大泽,就死在了路上。应龙杀了蚩尤以后,又杀了夸父,就跑到南方去居住,所以南方多雨水。 无肠国 又有无肠之国,是任姓,无继子①,食鱼。 ①、无继子:一说指无继国人的后代,以无继为国名;一说指没有后嗣。 又有一个无肠国,国中之人姓任,他们是无继国人的后代,以鱼为食物。 齐州山 有山名曰齐州之山、君山、鬵山、鲜野山、鱼山。 有几座山,名叫齐州山、君山、鬵山、鲜野山、鱼山。 一目人 有人一目①,当面中生。一曰是威姓,少昊之子,食黍。 ①有人一目:当指一目国的国民。 有人只有一只眼睛,而且长在脸的正中。一说他们姓威,是少昊的后代,以黍为食物。 继无民 有继无民①,继无民任姓,无骨②子,食气③、鱼。 ①、继无民:国名或部族名,一说应作“无继民”,无继即无继国。 ②、无骨:国名或部族名。一说无骨意为身上没有骨头。 ③、食气:古代的一种养生术,通过调节呼吸来摄取空气中的营养物质。 有一群继无民,姓任,是无骨的后代,他们以空气和鱼为食物。 牛黎国 有牛黎之国①。有人无骨,儋耳之子。 ①牛黎之国:即牛黎国,国名,一说即柔利国。 有一个牛黎国。有一种人,身上没有骨头,是儋耳的后代。 章尾山烛龙 烛阴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①。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②正乘③,其瞑④乃晦⑤,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⑥,风雨是谒⑦。是烛九阴⑧,是谓烛龙⑨。 ①、章尾山:一说指钟山。 ②、直目:眼睛竖着长。一说前面当有“身长千里”四字。 ③、正乘:所指不详。一说指眼睛的合缝处很直;一说指正骑乘在某种动物身上。 ④、瞑:闭眼。 ⑤、晦:夜晚。 ⑥、息:呼吸。 ⑦、风雨是谒:能请来风雨(谒:请)。一说指以风雨为食(谒:即“噎”,指吞噎)。 ⑧、九阴:幽渺之地。 ⑨、烛龙:即烛阴。 西北海的外面,赤水的北边,有一座章尾山。有一位神,长着人一样的脸,蛇一样的身子,浑身红色,眼睛竖着长,它闭上眼睛,天下就变成了黑夜;睁开眼睛,天下就成了白天。它不吃东西,不睡觉,也不呼吸,能请来风雨。它能照亮幽渺之地,这就是烛龙。 大荒北经中所记述的内容与海外北经的相同之处较多,其中完全相同的有:三桑无枝、禺强神、无肠国、夸父逐日的故事;名称稍异、所指应为同一对象的有:大荒北经中的附禺山、儋耳国、烛龙,海外北经中分别作务隅山、聂耳国、烛阴。由此推断,大荒北经记述的地域应与海外北经相似,大致在中国的北方。 不过,在大荒北经所记述的内容中,也有一些是在海外北经之外的海外经中出现过的,如肃慎国,又见于海外西经;毛民国,又见于海外东经;羽民国,又见于海外南经,关于这一情况,我认为存在两种可能:一是错简所致;二是大荒经在把图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域进行描述时,与海外经的分法有异,如肃慎国在海外西经的最北端,毛民国在海外东经的最北端,大荒经的作者可能因此而把它归入大荒北经。 在大荒北经中,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在女魃的帮助下杀死蚩尤的记述向我们揭示了上古时期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一场激烈争战。 海内经第十八 朝鲜、天毒 东海①之内,北海②之隅,有国名曰朝鲜、天毒③,其人水居,偎人④爱之⑤。 ①、东海:水名,这里包括今黄海和东海。 ②、北海:水名,这里指渤海。 ③、天毒:国名,即天竺,又叫身毒,即今印度。但印度与朝鲜所处方位差别很大,这里置于一处,疑原文有误,或应作别解。 ④、偎人:人与人紧挨在一起。一说即爱人;一说疑为倭人。 ⑤、爱之:一作“爱人”。 东海之内,北海的角上,有两个国家,名叫朝鲜和天毒,这两个国家的人都居住在水上或水滨,大家紧挨在一起并相互友爱。 壑市 西海①之内,流沙之中,有国名曰壑市②。 ①、西海:水名,一说指今甘肃的居延海或新疆的罗布泊。 ②、壑市:国名,在西北地区,具体所指待考。 西海之内,流沙之中,有一个国家,名叫壑市。 汜叶 西海之内,流沙之西,有国名曰汜叶①。 ①、汜叶:国名,在西北地区,具体所指待考。 西海之内,流沙的西部,有一个国家,名叫汜叶。 鸟山 流沙之西,有鸟山①者,三水②出焉。爰③有黄金、璇瑰④、丹货⑤、银、铁,皆流于此中。又有淮山⑥,好水⑦出焉。 ①、鸟山:山名,在今新疆境内,具体所指待考。 ②、三水:三条河流。 ③、爰(yuán):这里,那里。 ④、璇(xuán)瑰:美玉名。 ⑤、丹货:丹类物质,铅汞之类。 ⑥、淮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是祁连山、昆仑山的古称;一说即今新疆境内的桓山。 ⑦、好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今甘肃的疏勒河或黑河;一说在今新疆境内。 流沙的西边有一座鸟山,有三条河流发源于这座山。河流中有黄金、璇瑰、丹类物质、银和铁。另外还有一座淮山,好水发源于淮山。 韩流生帝颛顼 流沙之东,黑水①之西,有朝云之国②、司彘之国③。黄帝妻雷祖④,生昌意。昌意降⑤处若水⑥,生韩流⑦。韩流擢首⑧、谨耳⑨、人面、豕喙⑩、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①、黑水:《山海经》中有多条河流称为黑水,较多的是指西部发源于昆仑山的一条。一说此处指今四川岷江上游支流黑水河。 ②、朝云之国:即朝云国。 ③、司彘(zhì)之国:即司彘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四川、甘肃、青海边境。 ④、雷祖:即嫘(léi)祖,又作累祖,传说为西陵氏之女,黄帝正妃,是养蚕治丝方法的发明者。 ⑤、降:流放,放逐。 ⑥、若水:水名,即今四川雅砻(lónɡ)江。雅砻江与金沙江合流后的一段,古时亦称若水。 ⑦、韩流:传说中的人名,长相奇特。 ⑧、首:长头。 ⑨、谨耳:小耳。 ⑩、豕(shǐ)喙(huì):猪嘴(豕:猪。喙:鸟兽的嘴)。 渠股:跰(pián)脚,即罗圈腿。 豚(tún):小猪;亦泛指猪。 止:足,脚。 取:通“娶”。 淖(nào)子:即蜀(又作“浊”)山氏之女,是颛顼之母。 流沙的东边,黑水的西边,有朝云国和司彘国。黄帝的妻子嫘祖生了昌意。昌意被放逐到若水,生了韩流。韩流长着长长的头、小小的耳朵,人一样的脸,猪一样的嘴,麒麟一样的身子,罗圈腿,猪一样的脚。他娶了一位蜀山氏的女子,名叫阿女,生了帝颛顼。 不死山 流沙之东,黑水①之间,有山名不死之山②。 ①、黑水:这里指岷江。 ②、不死之山:即不死山,山名,一说即上面长有不死树的山。 流沙的东边,黑水岸边,有一座山,名叫不死山。 肇山柏高 华山①青水②之东,有山名曰肇山③。有人名曰柏高,柏高④上下于此,至于天。 ①、华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可能指今四川青城山;一说指岷山。 ②、青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即今四川的青衣江。 ③、肇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④、柏高:一作“柏子高”,柏子高是传说中的仙人。一说是尧时之人。 华山和青水的东边有一座山,名叫肇山。山中有一个人,名叫柏高,柏高上下于这座山,可以升到天上去。 都广之野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①之野,后稷葬焉。爰②有膏③菽④、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⑤。鸾鸟自歌,凤鸟自儛⑥,灵寿⑦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⑧处。此草也,冬夏不死。 ①、都广:一作“广都”,一说在今成都一带。 ②、爰(yuán):这里,那里。 ③、膏:形容味美如油脂。 ④、菽(shū):豆类的总称。 ⑤、播琴:播种。 ⑥、儛(wǔ):跳舞。 ⑦、灵寿:木名,也叫椐(jū),多肿节,古时用来做马鞭或手杖。 ⑧、爰:助词。 西南黑水的岸边,有一个都广野,后稷葬在这里。这一带有味美如膏的豆类、稻、黍和稷,各种谷物在这里自然生长,无论冬季还是夏季都可以播种。在这里,鸾鸟在自由地歌唱,凤鸟在自在地跳舞,灵寿木开花结果,各种草木聚集生长。这里还有各种野兽成群相处。这里生长的草无论冬夏都不会死。 若木 南海之外①,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 ①、外:一说应作“内”。 南海之内,黑水和青水之间,生长着一种树,名叫若木,若水发源于这一带。 蠕蛇 有禺中之国①。有列襄之国②。有灵山,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蠕蛇③,木食。 ①、禺中之国:即禺中国,国名,一说在今重庆。 ②、列襄之国:即列襄国,国名,一说可能是夜郎国,在今四川、贵州边境。 ③、蠕蛇:蛇名,具体所指待考。 有一个禺中国。有一个列襄国。有一座灵山,山中的树上有一条赤蛇,名叫蠕蛇,以树木为食物。 盐长国鸟氏 有盐长之国①。有人焉,鸟首,名曰鸟氏②。 ①、盐长之国:即盐(一作“监”)长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盐长”之名当与产盐有关,可能在今四川境内。 ②、氏:一作“民”。 有一个盐长国。有一种人,长着鸟一样的头,名叫鸟氏。 朱卷国 朱卷国又有朱卷之国①。有黑蛇②,青首,食象。 ①、朱卷之国:即朱卷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 ②、黑蛇:一说即“巴蛇”。 另外有一个朱卷国。有一种黑蛇,头部青色,能吞吃大象。 苗民神延维 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①,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②冠,名曰延维③,人主得而飨④食之,伯⑤天下。 ①、辕:车辕,车前驾牲畜的部分。 ②、旃(zhān):同“毡”。 ③、延维:即“委维”。 ④、飨(xiǎnɡ):用酒食款待,也指祭祀。 ⑤、伯:通“霸”。 有一种人,名叫苗民。有一种神,长着人一样的脑袋,蛇一样的身子,身长如车辕,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脑袋,穿着紫色的衣服,戴着用毡做成的帽子,名叫延维,一个国家的国君若能得到并祭祀他,就能称霸天 下。 鸾鸟、凤鸟 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鸟首文①曰德,翼文曰顺,膺②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 ①、文:通“纹”,指花纹。 ②、膺:胸。 有鸾鸟在自由地歌唱,凤鸟在自在地跳舞。凤鸟头部的花纹像“德”字,翅膀上的花纹像“顺”字,胸部的花纹像“仁”字,背部的花纹像“义”字。只要这种鸟一出现,天下就会和谐太平。 菌狗、孔鸟 又有青兽如菟①,名曰菌狗②。有翠鸟,有孔鸟③。 ①、菟(tù):同“兔”,指兔子。 ②、菌狗:兽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旱獭,体粗短,前肢的爪发达,善于掘洞。 ③、孔鸟:即孔雀,头上有羽冠,雄的尾巴上的羽毛很长,色彩斑斓,展开时像扇子。 另外有一种青兽,形状像兔,名叫菌狗。还有翠鸟,有孔雀。 幽都山、大幽国 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①,黑水②出焉。其上有玄③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④尾。有大玄之山⑤。有玄丘之民⑥。有大幽之国⑦。有赤胫⑧之民。 ①、幽都之山:即幽都山,山名,一说在今山西、河北北部,包括燕山及其以北诸山。 ②、黑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 ③、玄:黑色。 ④、蓬:蓬松,散乱。 ⑤、大玄之山:即大玄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⑥、玄丘之民:一说指丘上的人物都为黑色。 ⑦、大幽之国:即大幽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 ⑧、赤胫:小腿呈红色。 北海之内有一座山,名叫幽都山,黑水发源于这座山。山上有黑色的鸟、黑色的蛇、黑色的豹、黑色的虎、尾巴蓬大的黑色的狐。山上有一座大玄山。山上有玄丘民。有一个大幽国。这个国家的人小腿都是红色的。 钉灵国 有钉灵之国①,其民从膝已②下有毛,马蹄,善走。 ①、钉灵之国:即钉灵国,国名,钉灵也作丁令、丁零等,是高车、回纥(hé)的先民,秦汉时主要分布在贝加尔湖以南地区。 ②、已:通“以”。 有一个钉灵国,国中之人膝盖以下的部位都生有长毛,长着马一样的蹄子,擅长奔跑。 伯陵生鼓、延、殳 炎帝之孙伯陵①,伯陵同②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为侯③,鼓、延是始为钟④,为乐风⑤。 ①、伯陵:人名,一说为殷之诸侯。 ②、同:即“通”,指男女通奸。 ③、始为侯:发明制作了箭靶(侯:箭靶,用布或兽皮制成)。一说“始”前应有“殳”字。 ④、钟:乐器名,用铜或铁制成。 ⑤、乐风:指乐曲的格式。 炎帝的孙子名叫伯陵,他与吴权的妻子阿女缘妇私通,缘妇怀孕三年,生下了鼓、延和殳三个儿子。殳发明制作了箭靶,鼓和延发明制作了钟,创制了乐曲的格式。 鲧 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黄帝生了骆明,骆明生了白马,白马就是鲧。 番禺、奚仲 帝俊生禺号①,禺号生淫梁②,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③,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 ①、禺号:即“禺貌(mào)”。 ②、淫梁:一说即“禺京”。 ③、奚仲:传说中发明制造车的人,姓任,黄帝的后代,夏代为车正(掌车的官)。 帝俊生了禺号,禺号生了淫梁,淫梁生了番禺,番禺发明制造了船。番禺生了奚仲,奚仲生了吉光,吉光开始用木头来制造车。 巧倕、叔均 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①,义均是始为巧倕②,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大比赤阴③,是始为国。禹、鲧是始布土④,定九州⑤。 ①、义均:即叔均。 ②、倕(chuí):古代相传的巧匠名。 ③、大比赤阴:人名,一说即“赤国妻氏”。 ④、布土:区分规划疆土。 ⑤、九州:传说中的中国上古行政区划,起于春秋战国时代,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帝俊生了三身,三身生了义均,义均是最早的巧匠,他开始为下界的百姓发明了各种巧妙的工艺和技术。后稷发明了播种百谷的方法。后稷的孙子叔均发明了用牛来耕地。大比赤阴建立了历史上最早的国家。禹和鲧开始区分规划疆土,并划定了九州。 炎帝子孙 炎帝之妻、赤水①之子听讠夭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②处于江水③,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④,是复土穰⑤,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⑥。 ①、赤水:一说指部族名;一说指黄河。 ②、降:流放,放逐。 ③、江水:指长江。 ④、首方颠:头顶呈方形。 ⑤、复土穰(ránɡ):指通过翻耕土地而造成农作物丰收(穰:丰收。一说应作“壤”)。 ⑥、生岁十有二:指把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一说指生了十二个儿子,按照一年中的十二个月来命名。 炎帝的妻子、赤水的女儿听讠夭生了炎居,炎居生了节并,节并生了戏器,戏器生了祝融。祝融被放逐到长江岸边,生了共工。共工生了术器,术器的头顶呈方形,他发明了通过翻耕土地而导致农作物丰收的方法,并回到祝融曾经住过的长江边居住。共工还生了后土,后土生了噎鸣,噎鸣把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 鲧窃息壤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①。以堙②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③。鲧复生禹④。帝乃命禹卒布土⑤,以定九州。 ①、息壤:也叫息土,传说中一种能自己生长、永不耗减的土壤。 ②、堙(yīn):堵塞。 ③、羽郊:羽山之郊。此处所指羽山相传为舜杀死鲧处,一说在今山东郯(tán)城东北,一说在今山东蓬莱市东南。 ④、鲧复生禹:传说鲧死以后,尸体三年不腐,用刀剖开他的腹部后,诞生了禹(复:通“腹”)。 ⑤、布土:区分规划疆土。 大地上洪水滔天,鲧未经天帝同意,偷了天帝的息壤来堵塞洪水。天帝命令祝融把鲧杀死在羽山之郊。鲧死以后,从腹中诞生了禹。天帝于是命令禹治理洪水,禹最终区分规划了疆土,并划定了九州。 在《山海经》十八章中,海内经是最杂乱的一章。首先是它涉及的地域极为广泛,包括今甘肃、新疆、四川、青海、贵州、湖南、河北等地,且无明显的系统或脉络。其次是有些内容亦可见诸海内经和大荒经,如窫窳兽,亦见于海内南经;苗民,亦见于大荒北经;流黄辛氏国,在海内西经中作流黄酆氏国;赣巨人,在海内南经中作枭阳;等等。因此,有学者推测,海内经的一些内容系根据与前面的海内经、大荒经相同或相似的古图创作而成,但内容大多遗佚,目前所见只是其中的一些残篇。 海内经以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结篇,把历史事实、神话、文明创造编织在一起,再一次提醒我们:《山海经》是一部奇书,它处于真实和想象之间,反映了我们的祖先极其宏富的创造力,蕴涵着无穷的宝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ucaoa.com/jgcxw/807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世界著名淡水鱼类大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