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考点针灸治疗
一、感冒 1.治法:祛风解表。取手太阴、手阳明经穴及督脉穴为主。 2.选穴 主穴:列缺、合谷、风池、大椎、太阳 配穴:风寒感冒:风门、肺俞; 风热感冒:曲池、尺泽; 夹湿:阴陵泉; 夹暑:委中。 体虚感冒:足三里; 咽喉疼痛:少商、商阳。 二、咳嗽 1.治法 (1)外感咳嗽:疏风解表,宣肺止咳。取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 (2)内伤咳嗽:肃肺理气,止咳化痰。取手、足太阴经穴为主。 2.选穴 (1)外感咳嗽 主穴:肺俞、列缺、合谷 配穴:风寒袭肺:风门、太渊; 风热犯肺:大椎、曲池。 咽喉痛:少商。 (2)内伤咳嗽 主穴:肺俞、太渊、三阴交 配穴:痰湿阻肺:丰隆、阴陵泉; 肝火灼肺:行间、鱼际; 肺阴亏虚:膏肓。 咯血:孔最; 胁痛:阳陵泉; 咽喉干痒:太溪; 盗汗:阴郄; 气短乏力:足三里、气海。 三、哮喘 1.治法 (1)实证:祛邪肃肺,化痰平喘。取手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2)虚证:补益肺肾,止哮平喘。取相应背俞穴及手太阴、足少阴经穴为主。 2.选穴 (1)实证 主穴:列缺、尺泽、肺俞、中府、定喘 配穴:风寒外袭:风门、合谷; 痰热阻肺:丰隆、曲池。 喘甚者:天突。 (2)虚证 主穴:肺俞、膏肓、肾俞、太渊、太溪、足三里、定喘 配穴:肺气虚:气海; 肾气虚:关元。 四、呕吐 1.治法:和胃理气,降逆止呕。取胃的募穴及足阳明经穴为主。 2.选穴 主穴:中脘、足三里、内关 配穴:寒邪客胃:上脘、胃俞; 热邪内蕴:合谷、金津、玉液; 饮食停滞:梁门、天枢; 肝气犯胃:期门、太冲; 痰饮内停:丰隆、公孙; 脾胃虚寒:脾俞、胃俞。 五、胃痛 1.治法:和胃止痛。取胃的募穴、足阳明经穴为主。 2.选穴 主穴:中脘、足三里、内关 配穴:寒邪客胃:胃俞; 饮食伤胃:梁门、下脘; 肝气犯胃:期门、太冲; 瘀血停胃:膈俞、三阴交。 脾胃虚寒:关元、脾俞、胃俞; 胃阴不足:胃俞、三阴交、内庭。 六、泄泻 1.治法 (1)急性泄泻:除湿导滞,通调腑气。取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2)慢性泄泻:健脾温肾,固本止泻。取任脉、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2.选穴 (1)急性泄泻 主穴: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 配穴:寒湿内盛:神阙; 肠腑湿热:内庭、曲池; 食滞肠胃:中脘。 泻下脓血:曲池、三阴交、内庭。 (2)慢性泄泻 主穴:神阙、天枢、足三里、公孙 配穴:脾气虚弱:脾俞、太白; 肾阳虚衰:肾俞、关元; 肝气乘脾:肝俞、太冲。 久泻虚陷者:百会。 七、便秘 1.治法:理肠通便。取大肠的背俞穴、募穴及下合穴为主。 2.选穴 主穴: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支沟 配穴:热秘:曲池、内廷; 气秘:太冲、中脘; 冷秘:神阙、关元; 虚秘:足三里、脾俞、气海; 兼阴伤津亏者加照海、太溪。 八、癃闭 1.治法 (1)实证:清热利湿,行气活血。以足太阳、足太阴经穴及相应俞募穴为主。 (2)虚证:温补脾肾,益气启闭。以足太阳、任脉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2.选穴 (1)实证 主穴:中极、膀胱俞、秩边、阴陵泉、三阴交 配穴:膀胱湿热:委阳; 肺热壅盛:尺泽; 肝郁气滞:太冲; 浊瘀阻塞:次髎、血海。 (2)虚证 主穴:关元、脾俞、肾俞、三焦俞、秩边 配穴:脾虚气弱:气海、足三里; 肾气亏虚:太溪、命门。 九、消渴 1.治法:养阴生津,清热润燥。取相应脏腑背俞穴及足太阴、足少阴经穴为主。 2.选穴 主穴:胃脘下俞、肺俞、脾俞、肾俞、太溪、三阴交 配穴:肺燥津伤:太渊、少府; 胃热津伤:内庭、地机; 肾阴亏虚:复溜、太冲; 阴阳两虚:关元、命门。 上肢疼痛或麻木:肩髃、曲池、合谷; 下肢疼痛或麻木:风市、阳陵泉、解溪; 皮肤瘙痒:风池、曲池、血海。 想要咨询报考的学员联系翼遥老师↓↓↓ 各分校联系方式 -END-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 翼遥遥其左右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ucaoa.com/jgcrybw/7946.html
- 上一篇文章: 常用种非处方中成药分类功效与主治
- 下一篇文章: 舒筋活络药雾水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