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端午节粽叶飘香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作为第三个传统节日的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结合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日内容丰富,节日活动多样,赛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习俗。 TITLE 端午节别名 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由二十多个,如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菖蒲节、屈原日、五黄节等等。 TITLE 端午节的来源 01屈原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流放。公元年,秦军攻破楚国警察,屈原于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但搜救无果。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为此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赛事。 百姓们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槽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 02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奔向吴国,助吴伐楚。 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赐死伍子胥。 伍子胥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月。 03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04介子推 介子推是寒食节与清明节由来传说的主角,可也有人认为端午节的由来与介子推有关。据东汉时期蔡邕的琴曲著作《琴操》中说,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TITLE 祝贺端午的习俗 提到端午的习俗,很多人第一一个想到的便是吃粽子和赛龙舟。其实,除了这两个习俗之外,端午还有其他的习俗。 01艾草与菖蒲 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不仅可制艾绒治病、灸穴,也可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02端午浴 在广东,儿童用苦草麦药或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煮水洗;少年、成年男子则到江河、海边冲凉,谓之洗龙舟水,洗去晦气。 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草、菖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且广泛流行,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03放纸鸢 在中国南方--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 纸鸢,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04佩戴豆娘 旧时端午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 TITLE诗词献端午 传统节日素来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历代诗词中有不少贺端午的诗词佳作,描述了端午景象,也有缅怀古人的诗词作品。 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北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甘肃虾米创意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恭祝各位端午安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ucaoa.com/jgcrybw/10521.html
- 上一篇文章: 农村一野草,滑膜炎苦主,捣碎敷用几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