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的药用价值

柿子不但是食用佳果,而且全身入药。正如《本草纲目》中记载:“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咳、止血之功。”

柿子生柿甘寒而涩,功能清热润肺、止渴、解酒毒,常用于治疗热渴、咳嗽、吐血、口疮等症。据报道,吃柿子可促进血中乙醇氧化,这与柿子能解酒毒之说相吻合。由于柿子性寒,故脾胃虚寒、痰湿内盛、脾虚泄泻、外感咳嗽等患者不宜食用。

柿饼有润肺化痰宁嗽、清热涩肠止血之效,常用于治吐血、咳血、血淋等症;柿饼烧炭存性,单用治痔疮出血疗效尤佳。

治疗咳嗽咯血,可取大柿饼一个,川贝20克,加水毫升,砂锅中炖30分钟服用,每日2次,连服4次。

柿霜柿饼日晒夜露,外面所生的白霜叫柿霜,功能清肺润燥化痰。常用于治疗肺热燥咳、咽干喉痛、吐血咯血以及消渴等症,治疗口疮疗效尤佳。常用本品3~10克冲服或作丸含化。若咽喉肿痛较重,用柿霜3克,天门冬、麦冬、玄参各10克,乌梅肉2克,水煎服,每日1剂,疗效颇佳。

柿蒂即柿子的花萼,是降逆气、止呃逆的常用良药。常用方如丁香柿蒂汤(丁香、柿蒂各30克,生姜6克),主治胸满呕吐、呃逆不止。或取柿蒂3~5个,刀豆子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呃逆不止有良效。

柿叶是近年来发现疗效较好的新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止咳止血、凉血降压之效,多用于治疗咳喘和各种出血。据报道,取秋季自然脱落的柿叶,洗净晒干研细末,每次6克,每日3次,对胃溃疡吐血、肺结核咯血、功能性子宫出血、鼻衄等有较好疗效。取干柿叶、侧柏叶、阿胶(烊化)、马蓝各10克,水煎服,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江西《中草药学》)。

柿根凉血止血,可治血崩、痢疾、痔疮。

柿树皮烧炭油调外用可治疗水火烫伤。

吃柿子莫忘禁忌

柿子虽甘甜味美,但一次不宜多食。因为柿子中所含柿胶酚、单宁和鞣红质等,有很强的收敛作用,遇到较多的胃酸时就会发生沉淀,若结块留在胃中,就可能形成“胃柿石症”,出现胃胀、胃痛、食欲下降、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发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等。

1.吃柿子忌空腹食用空腹食用,胃中的胃酸易与柿子的鞣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柿子中的果胶与胃酸结合易形成凝块,继而会形成胃柿石。

2.吃柿子忌大量饮茶茶中含有较多的鞣质,会促使胃柿石的形成。

3.柿子忌与甘薯同食甘薯往往会使胃酸分泌增加,此时吃柿子,胃酸与果胶等相结合,容易形成胃柿石症。

4.柿子忌与螃蟹同食柿子与蟹同食,会“令人腹痛大泻”(《本草图经》)。这是因为蟹肉中的蛋白质与柿中单宁、鞣质相遇,会产生凝固,在肠中腐败发酵所致。

5.贫血患者忌多食柿子柿子中所含鞣质易与铁质结合,故缺铁性贫血患者不宜多吃柿子。

6.便秘患者忌多食柿子一次吃柿子较多会使肠液的分泌减少,肠壁的收敛作用加强,影响消化,引发与加重便秘。

柿子常用的脱涩方法

柿子的脱涩方法很多,各地不一,比较简便常用的有以下4法。

将新鲜柿子浸泡在50℃左右的温水中,10分钟后把柿子捞出来,装在塑料袋中或其它容器内封存一昼夜,柿子就脱涩了。

将柿子与梨、苹果等分层排放在密闭的容器内,经4~5天,柿子即可食用了。

如果柿子量不太多,可将柿子埋入米缸或谷糠中,一般4~5天也可去涩。

把柿子喷上酒精或白酒,装入容器中密封,一般3天后涩味可消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主办

中医药知识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

文章版权归《家庭中医药》杂志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摘录。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孙川

本文编辑:桔梗

投稿邮箱:jtzyy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ucaoa.com/jgcgx/5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