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小课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最早是为了祭奠含恨死在汨罗江中的屈原。经历多少春秋冬夏,风吹雨打,端午节在许多古节日中保留了下来。

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

端午节,又被称作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前几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端午习俗主要有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浸龙舟水、食粽、放纸鸢、睇龙船、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香囊等等。

扒龙舟

古代的越民族以龙为图腾,为了表示自己是“龙种”身份,他们不仅有断发文身的风俗,而且在每年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便有类似于今天的竞渡游戏,这就是竞渡习俗的由来。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先民把黄道附近的星宿分为28星宿,分四东南西北四组,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端午这天,东方龙星正好到了最南边的最中的位置,信奉天文的先民们这天自然要祭祀,这大概是龙舟竞渡的来源。

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端午食粽

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包裹而成,形状多样,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传入北方后,用黍米(北方产黍)做粽,称“角黍”。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放纸鸢

纸鸢,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

洗草药水

草药水,即是古籍记载的沐兰汤,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端午日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是药。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关于洗草药水习俗的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末的《大戴礼记》中,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此俗至今尚存,且广泛流行。在广东,儿童用苦草麦药或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煮水洗,少年、成年男子则到江河、海边冲凉,谓之洗龙舟水,洗去晦气,带来好运。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草、菖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

拴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在端午节这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打午时水

午时水,即是在端午日午时于井里打上来的水。端午节"打午时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重午日的午时,阳上加阳,所以“午时水”有“极阳水”、“龙目水”、“正阳水”之称。古人把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这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日午时驱邪最佳,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

药料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1.到了端午节人们会在门前挂一些什么请说出其中的两个。

点击查看答案

答:有艾草,石榴,菖蒲(蒲剑),胡蒜。

2.端午节又叫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点击查看答案

答:有艾草,石榴,菖蒲(蒲剑),胡蒜。

点击查看答案

答:有艾草,石榴,菖蒲(蒲剑),胡蒜。

答:端午节又叫瑞阳,蒲节。

3.我国不同地区在端午节要祭祀哪几个人或者传说中的神仙?(说出两个)

点击查看答案

点击查看答案

答:有艾草,石榴,菖蒲(蒲剑),胡蒜。

点击查看答案

答:有艾草,石榴,菖蒲(蒲剑),胡蒜。

答:有屈原、曹娥、伍子胥、蚕神、农神、张天师等

答:有屈原、曹娥、伍子胥、蚕神、农神、张天师等

4.在端午节划龙舟的目的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点击查看答案

答:有艾草,石榴,菖蒲(蒲剑),胡蒜。

点击查看答案

答:有艾草,石榴,菖蒲(蒲剑),胡蒜。

答:目的是去灾求吉。

5.以下不是国家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是哪个()

A.清明节

B.端午节

C.重阳节

D.中秋节

点击查看答案

点击查看答案

答:有艾草,石榴,菖蒲(蒲剑),胡蒜。

点击查看答案

答:有艾草,石榴,菖蒲(蒲剑),胡蒜。

答:C

6.以下各个选项中,全是传统节日的是哪组()

A元旦、春节、中秋、国庆、七夕

B.元旦、春节、中秋、七夕、重阳

C.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

D.春节、清明、建军、中秋、重阳

点击查看答案

点击查看答案

答:有艾草,石榴,菖蒲(蒲剑),胡蒜。

点击查看答案

答:有艾草,石榴,菖蒲(蒲剑),胡蒜。

答:C

7.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希冀家人团圆的两个节日是什么?()

A.中秋节、七夕节

B.中秋节、重阳节

C.中秋节、春节

D.中秋节、元宵节

点击查看答案

点击查看答案

答:有艾草,石榴,菖蒲(蒲剑),胡蒜。

点击查看答案

答:有艾草,石榴,菖蒲(蒲剑),胡蒜。

答:C

8.南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中“东风夜放花千树”、“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描绘的是()晚上的狂欢情景。

A.中秋节

B.元宵节

C.七夕节

D.端午节

点击查看答案

点击查看答案

答:有艾草,石榴,菖蒲(蒲剑),胡蒜。

点击查看答案

答:有艾草,石榴,菖蒲(蒲剑),胡蒜。

答:B

9.在我国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骚”指《离骚》,那么“风”指什么

A.《史记》

B.《诗经》

C.《春秋》

D.《汉书》

点击查看答案

点击查看答案

答:有艾草,石榴,菖蒲(蒲剑),胡蒜。

点击查看答案

答:有艾草,石榴,菖蒲(蒲剑),胡蒜。

答:B

10.以下不属于端午节来源的典故是哪个()

A.纪念曹娥

B.纪念伍子胥

C.纪念屈原

D.纪念楚庄王

点击查看答案

点击查看答案

答:有艾草,石榴,菖蒲(蒲剑),胡蒜。

点击查看答案

答:有艾草,石榴,菖蒲(蒲剑),胡蒜。

答:D

端午节源于祭祀活动,所以在送祝福的时候不能说“端午节快乐”!应该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ucaoa.com/jgcgj/9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