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看白癜风专业 https://m-mip.39.net/nk/mipso_5214845.html

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法书其实很多教科书都是害人的,不仅书法一门。当然,害人的老师也很多。如果你到现在没有遇到书法老师,那赶紧烧香感谢老天吧。本来大多数用筷子吃饭的人,都有学习书法的潜力,不过很可惜被众多错误的学习观念给耽误了。好比下面这张图,看过书法教材的人应该不陌生吧?

这是一张书法教科书的截图,不知道出处,但这种思路很常见。把点画归结为弯弯曲曲形似迷宫的运笔痕迹,而认为是书法的根本运笔原理。估计很多学习书法的人都受过这种思路的影响,而很不幸,这种思路纯粹是胡扯。

我之所以要恶语相向,是因为这种错误的观念耽误了众人太多的时间,而且可以预见还要引导将来很多人走上这个弯路。尤其是小朋友,亦步亦趋按照着这方式写字,书法将成为苦不堪言的造作刻意,而再也没有书写的乐趣可言。

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说这种笔法不对呢?大多数书法教材都是这样写的啊?大多数老师都是这么教的啊?

其实很简单,你自己拿着放大镜,去找任何一份古代书法的墨迹仔细观察,都会发现教科书上所讲的行笔方式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如果这么写字,古代人早都累死了。赵孟頫号称日数万字,如果按照教科书的写法,估计一天写不了一千个字。古人写字,就像我们当今用键盘输入一样,首先得快!所以,古人用笔,实际上都是很直截的。这种弯弯绕的笔法,是清代以后对于碑刻字迹的误解而已。

初学书法选帖准则

我喜欢上书法,是偶尔从爷爷的书架上翻到一本柳公权的《神策军碑》,当时惊为天人,从此走上书法之路。但现在看来,这个开头有点问题。实际结果是,我学了n年柳体,毫无成就。估计像我这样的人,应该为数不少。所以现在我一看到孩子们还在学柳体作为书法入门,就忍不住摇头叹气。

无论老年还是儿童,很多人像我曾经那样学书不得其门而入,重要原因是——选错了入门字帖。

一般的观念认为,初学书法要选择颜柳欧褚的楷书范本进行临习。我们也看到很多小朋友学得很像,但这无助于他们实际书法水平的提升。因为现存唐楷范本,大多是碑刻拓片。碑刻拓片虽然好看,但是丢失了太多书写过程的细节,而只剩下完成之后的造型。学习碑刻拓片的结果是,只看到最终的成果,而不理解这个形态的书写过程。那么临得再像,其实也没什么意义,因为离开碑帖,自己仍然不会写字。无他,不理解书写生成过程的缘故。这就如同现在体委的太极拳比赛,样子都很好看,实际上不堪一击,因为不了解这些功架形成的内在原理。

因此,我们建议,初学书法以临习墨迹为宜。从墨迹中,我们才能通过书写细节还原当初的书写动作。掌握了这些动作,才是真正学会了书法。否则,记一肚子书法造型都是没用的,到实战的时候什么都用不上。具体选哪个碑帖做初学,当然还要参考师承和自己的爱好,不过有如下几个原则可以参考:1、当代人的别学;2、碑刻别学;3、正书别学;4、写得好看的别学;5、元代以后的别学。

原因如下:

1、当代的不学:为什么当代作品不可以作初学书的范本?并非贬低时人。主要是因为时代相近,容易得其造型,很快便能上手。如此以来,难免买椟还珠,忽视其笔法。长此以往,终入邪路,饱受诟病的展览体就是这么来的。而且,当代人离我们太近,还没有经过时间洗刷,难免鱼龙混杂,初学不宜分辨,所以还是敬而远之的好。

2、碑刻不要学:碑刻并非不可学,而是必须学,但那是对高手说的,你看王铎临的阁帖多精彩。因为对高手来说,你给他一块骨头,他就能把筋肉都还原出来,对于初学来说,要抓住筋,也就是发力的脉络。你给初学一堆骨头,他还给你一个骷髅。

3、正书别学:篆书、隶书和楷书,都是正书。初学不学正书,学草书啊?这个观点看起来有点离经叛道。正书相当于什么?相当于踢正步,好看啊。但你会教你们家孩子刚走路就踢正步吗?还不是都从连滚带爬、连跑带摔开始?所以初学可以从不太严格的行书开始(但千万别学兰亭序)。好比汉简,唐代写经,唐人行书,虽然看起来是接近正书,但里面有很多清晰而规范的运笔牵丝痕迹,所以其实是行书。甚至学草书也成,不是让初学写自叙贴,而是说可以写章草。写章草的好处啊,说也说不完……

学书法必备工具书

「三希堂法帖」绸面精装

活动价:元/套

点击图片下单▼

4、写得好看字帖的别学:这好像是家长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说:选老公千万不要找漂亮的啊!帅哥没有一个好东西!其实孩子根本不听的。如此怪异的标准原因何在呢?是这样的:看起来很漂亮的字,容易使得初学者注意力集中于它的造型,而忽略它的笔法,也就是书写方法。结果呢,字形学得几分像,但笔法毫无进展。最终是临帖是临帖,创作是创作,没有合为一体,那学习半天又是何苦呢?初学啊,要选个比较难看的古人墨迹,只有写下来,才会发现它的内在动作的美感。依照内在的动作去书写,会发现自己写出来的字形竟然比字帖还好看,那就没事偷着乐吧。

5、元代以后的不学:元代以后有很多好作品,为什么不学?是这样的,有些人写得很好,但不适合当老师。好比徐渭、八大之流,要是跟他们学,非得掉水沟里去不可。元代以后的作品虽然精彩,但缺少古典书法的中庸气质,有点现代艺术的"个性"风格。初学者一不留神,学了一堆个性回来,而没有把握到老师的技术内核,那啥用也没有,还不如不学。

初学书法选帖参考清单

只谈原则,对入门之后的人才好理解。对刚刚入门的学书者来说,最好是有个清单。我本人是不喜欢什么阅读清单之类的东西,所以首先声明:此清单仅供参考!

一、楚简墨迹:品种太多了,但大部分出版物既贵且沉,文物出版社的《简帛书法选》是较为轻便的单册,可作入门参考。楚简的好处是,用笔痕迹清晰;难点在于,这是古文字,一般来说不认识,容易忘记字形。

二、汉简墨迹:汉简是汉代出土墨迹作品统称,里面包含了汉代的正书、行书与草书。重庆出版社的一套汉简字帖不错,黑色封面,可作初学参考。因为汉简里面风格太多样,多以难以一一列举。如果从汉简入手,可以先从其中比较率意的作品入手为佳。像是如《仪礼》这样太过于端庄严谨的作品,就不太利于初学。同样,《神乌赋》又太过于飞动,也难以下手。其他大多数作品都是可以临摹的,当然是放大临,因为原作字径不过一公分左右。

三、魏晋写经墨迹:这个资料很多,但是比较零散,出版物不集中,需要自己搜寻一下。其实学书法不一定临很多字,有时候一个残片就足够了。注意我们要学的是写经墨迹,因此王羲之的小楷不要看,不要学!我并非反对王羲之,只是认为刻本超出了初学的理解范围。

四、隋唐写经墨迹:海量!精品有《灵飞经墨迹》、《汉书王莽传墨迹》、《汉书萧望之墨迹》等,同理,放大了临,但也别写太大,三五公分见方吧。

五、隋唐名家墨迹:如智永千字文、欧阳询千字文、陆柬之文赋、藤原行成墨迹、小野道风墨迹都可以,但必须说明这组墨迹难度稍微大一些。

六、元代墨迹:宋人的东西不适合初学,元代的很多书法非常古典,可以参考。如赵孟頫所写章草就可以作为初学参考,但他的大楷初学就算了。

推荐阅读(点击下方标题可打开链接)

?免费领取《中国书法技法视频教程+书法家字帖》

?免费领取《讲隶书最全书法教程合集》

?免费领取《讲赵孟頫楷书行书教程》

?免费领取《讲颜真卿最全书法视频教程》

?免费领取《讲王羲之书法视频教程》

温馨提示:刊登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大美书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ucaoa.com/jgcgj/8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