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什么好办法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64815.html
本文参考《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总结部分精华并结合笔者临床些许心得。一、肺与脾的关系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气。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肺主行水,通调水道。所以,脾和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和水之间的关系。脾和肺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两个方面。1.气的生成肺主气,脾益气,肺司呼吸而摄纳清气,脾主运化而化生水谷精气,上输于肺,两者结合化为宗气(后天之气),宗气是全身之气的主要物质基础。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但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必赖肺气的宣降才能敷布全身。肺在生理活动中所需要的津气,又要靠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来充养,故脾能助肺益气。肺气的盛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脾气的强弱,故有“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之说。肺司呼吸和脾主运化功能是否健旺与气之盛衰有密切关系。2.水液代谢肺主行水而通调水道,肺主运化水湿,为调节水液代谢的重要脏器。人体的津液由脾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而布散至周身及下输膀胱。脾之运化水湿赖肺气宣降的协助,肺之宣降靠脾之运化以资助。脾肺两脏互相配合,共同参与水液代谢过程,如果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而为饮、为肿,影响及肺则肺失宣降而喘咳,其病在肺,而其本在脾,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反之,肺病日久,又可影响于脾,致脾运化水湿功能失调。肺脾二脏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主要在于气的生成不足和水液代谢失常两个方面,常表现为脾肺两虚、痰湿阻肺之候等。很多中药和方子既可以补肺气,也可以补脾气,如临床常用的淮山药、黄芪、太子参、党参、刺五加、绞股蓝红景天、沙棘、饴糖、蜂蜜、甘草、人参、西洋参、黄精、明党参等,方剂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生脉饮等,肺脾两虚证,临床我常用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培土生金法)的药性比较平和,大部分是药物可以药食两用,所以效果也比较慢,适合久病脾胃虚弱,虚不受补之人,慢慢调理。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10g茯苓10g白术10g炙甘草10g莲子5g薏苡仁5g砂仁5g桔梗5g白扁豆7.5g淮山药10g此方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或泻,或吐,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胸腕闷胀,或心悸,面色萎黄,舌苔白,质淡红,脉细缓或虚缓。参苓白术散中桔梗用的比较好,桔梗可以载药上行,能够开肺气、祛痰止咳,可以使水谷之精气上归于肺,使脾气更好的上归于肺。肺气来源于脾,通过脾上归于肺以后,肺气能升能降,原来的肺气不足,可以得到改善,肺气充足,能升能降,肺气肃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有利于祛湿,通过祛湿又有利于健脾。临床经常感冒的小孩,感冒好后,可以服用一段时间的参苓白术散,现在有成药,参苓健脾胃颗粒,以健脾益肺,增强抵抗力。当然也可以辩证后在四君子、六君子汤等方剂中加入桔梗、百合等药物。插个题外话,“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现在城市里的小孩,在爷爷奶奶的庇护下,处于吃饭或零食很饱的状态,小孩五脏未发育完善,脾胃长时间高负荷的工作,容易积食,此时不能一味的健脾,需要辩证,消食后健脾,或消食健脾同时进行,这里有个方子“健脾丸”现在也有成药,药物组成:人参6g,白术6g,陈皮6g,炒麦芽6g,山楂5g,枳实9g,神曲3g。有健脾消食之功,可以主治脾虚食积证。症见食少难消,脘腹痞闷,体倦少气,舌淡苔白,脉虚弱。二、肺与肝的关系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升肺降,气机条畅,气血流行,脏腑安和,所以二者关系到人体的气机升降运动。肝和肺的关系主要体现于气机升降和气血运行方面。1.气机升降“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素问·刺禁论》)肺居膈上,其气肃降;肝居膈下,其气升发。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肝从左升为阳道,肺从右降为阴道,肝升才能肺降,肺降才能肝升,升降得宜,出入交替,则气机舒展。人体精气血津液运行以肝肺为枢转,肝升肺降,以维持人体气机的正常升降运动。2.气血运行肝肺的气机升降,实际上也是气血的升降。肝藏血,调节全身之血;肺主气,治理调节一身之气。肺调节全身之气的功能又需要得到血的濡养,肝向周身各处输送血液又必须依赖于气的推动。全身气血的运行,虽赖心所主,但又须肺主治节及肝主疏泄和藏血作用的制约故两脏对气血的运行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病理情况下,肝与肺之间的生理功能失调,主要表现在气机升降失常和气血运行不畅方面,如肝火犯肺证(又名木火刑金或木旺侮金)等。肝郁化火,或肝气上逆,肝火上炎,可耗伤肺阴,使肺气不得肃降,而出现咳嗽、胸痛、咯血等肝火犯肺证,肝气逆则胁痛、急躁、面红耳赤。肺气伤则咳逆、咯血、咯痰不爽、声音嘶哑声闭。所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木火刑金的咳嗽临床上清肝火疏肝的同时润肺止咳,如临床常用的《丹溪心法》的“咳血方”,青黛6g瓜蒌仁9g海浮石9g栀子9g诃子6g此方有清火化痰,敛肺止咳之功效,主治肝火犯肺。咳嗽痰稠带血,咯吐不爽,或心烦易怒,胸胁刺痛,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方中青黛为君药咸寒清泄肝经火热,栀子泻心肝之热,瓜蒌仁清肺润燥,诃子收敛药,敛肺、涩肠下气,用于敛肺止咳,海浮石咸寒,清肺润肺而下气。黛蛤散由青黛和蛤壳组成,有清肝利肺,降逆除烦的功效,主治肝肺实热,头晕耳鸣,咳嗽吐衄,肺痿肺痈,咽膈不利,口渴心烦等。可在咳血方中加入海蛤壳,如肝火旺,肝气郁结比较重,可加入疏肝理气之品,如:柴胡、白芍、郁金、枳壳、香附、绿萼梅等。也可加服小柴胡颗粒或四逆散等。另一方面,肺失清肃,燥热太盛,也会伤及肝阴,致肝阳亢逆,而出现头痛、易怒、胸胁胀痛等肺病及肝之候,此时可在清肺化痰的基础上加上薄荷、桑叶、菊花、蝉蜕、木蝴蝶、蔓荆子、柴胡、白芍、木贼等清肝疏风散热之品。三、肺与肾的关系肺属金,肾属水,金生水,故肺肾关系称之为金水相生,又名肺肾相生。肺为水上之源,肾为主水之脏;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个方面。肺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于气和水两个方面但是,金能生水,水能润金,故又体现于肺阴与肾阴之间的关系。1.呼吸出纳肺司呼吸,肾主纳气。人体的呼吸运动,虽然由肺所主,但需要肾的纳气作用来协助。只有肾气充盛,吸入之气才能经过肺之肃降,而下纳于肾,肺肾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呼吸的生理活动,所以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病理上,肺气久虚,肃降失司,与肾气不足,摄纳无权,往往互为影响以致出现气短喘促,呼吸表浅,呼多吸少等肾不纳气的病理变化。2.水液代谢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肺与肾之间存在着标和本的关系,肺主行水而通调水道,水液只有经过肺的宣发和肃降,才能使精微津液布散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中去,浊液下归于肾而输入膀胱。所以说小便虽出于膀胱,而实则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有气化升降水液的功能,又主开阖,下归于肾之水液,通过肾的气化,使清者升腾,通过三焦回流体内;浊者变成尿液而输入膀胱,从尿道排出体外。肺肾两脏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但是,两者在调节水液代谢过程中肾主水液的功能居于重要地位,所以说:“其本在肾,其标在肺”。3.阴液互生肺与肾之间的阴液也是互相资生的,肺属金,肾属水,金能生水,肺阴充足,输精于肾,使肾阴充盛,保证肾的功能旺盛。水能润金,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肾阴充足,循经上润于肺,保证肺气清宁,宣降正常。肺肾之间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呼吸异常、水液代谢失调和阴液亏损等方面,出现肺肾阴虚和肺肾气虚等肺肾两虚之候,往往须肺肾同治而获效,故又有“肺肾同源”、“金水同源”之说。肺肾虚寒的咳嗽有个临床特征,患者的痰是咸的,而且比较清晰,像水一样的痰,这是因为肺肾虚弱,水泛为痰,可用一个经典的方子,张景岳《景岳全书》里的“金水六君煎”,此方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上熟地和当归。对肺肾虚寒,肺肾阴虚导致的咳喘效果挺好。当归6g熟地9-15g陈皮5g法半夏6g茯苓6g炙甘草3g有养阴化痰的功效,主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喘逆多痰。痰带咸味,或咽干口燥,自觉口咸,舌质红,苔白滑或薄腻。此方我在临床上加减应用,针对咸痰和肺肾阴虚的咳嗽效果挺好。四、肺与大肠的关系肺为脏,属阴,大肠属腑,属阳,两者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脏腑表里关系,在生理病理上均有密切关系。肺主气,主行水,大肠主传导,主津,故肺与大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传导和呼吸方面。1.传导主津大肠的传导功能,有赖于肺气的清肃下降,肺气清肃下降,大肠之气亦随之而降,以发挥其传导功能,使大便排出通畅。所以说:“小肠中物至此,精汁尽化,变为糟粕而出,其所能出之故,则大肠为之传导,而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是以理大便必须调肺气。”(《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上卷》)大肠传导功能正常与否,同肺主行水、大肠主津的作用也有关系。肺主行水,通调水道,与大肠主津、重新吸收剩余水分的作用相互协作,参与了水液代谢的调节,使大肠既无水湿停留之患,又无津枯液竭之害,从而保证了大便的正常排泄。2.呼吸宣降肺司呼吸,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大肠为六腑之一,六腑以通为用,其气以通降为贵。肺与大肠之气化相通,故肺气降则大肠之气亦降,大肠通畅则肺气亦宣通。肺气和利,呼吸调匀,则大肠腑畅通,反之,大肠之气通降,肺气才能维持其宣降之性。肺气肃降和大肠的传导,两者配合协调,从而使肺主呼吸及大肠传导的机能均正常。肺与大肠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肺失宣降和大肠传导功能失调方面。肺气壅滞,失于肃降,气不下行,津不下达,可引起腑气不通,肠燥便秘。若大肠实热,传导不畅,腑气阻滞,也可以影响到肺的宣降,出现胸满咳喘。肺气推动无力,气虚便秘,大便艰涩不行。气虚不固,清浊混杂而下,大便溏泄。小孩的感冒发热,风热感冒夹滞,有积滞,肺热壅盛,肠道不通,发热,此时可用上清肺热解表,下可通大肠实热,用釜底抽薪之法,使小孩的大便通畅,则发热可以明显缓解,治疗感冒我的常用方在之前的文章有专门讲过。我的感冒方中里面有很好的一味药,我经常用的“车前子”,车前子甘,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有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的功效。可以把热从小便引出,也可以利小便以实大便,又入肺经,能清肺化痰止咳。所以车前子很好用。当然,小孩感冒食积便秘,引起的发热,我们不一定要用含有大黄的承气汤类方,我们可以在感冒方中加入厚朴、枳实、杏仁、炒莱菔子、木香、砂仁、神曲、桃仁消食、理气、润肺通便之品效果也好等。如大便未解,又急需通便降温,可用开塞露急则治其标。心与各脏腑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之一心—中医基础理论脏象学说之一脾--中医基础理论脏象学说之一肺--中医基础理论脏象学说之一肝---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之一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之-----肾大肠---中医基础理论-六腑之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ucaoa.com/jgcgj/7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