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葵
本草纲目-龙葵 「校正」并入《图经》、老鸦眼睛草。 「释名」苦葵(《图经》)、苦菜(《唐本》)、天泡草(《纲目》)、老鸦酸浆草(《纲目时珍曰∶龙葵,言其性滑如葵也。苦以菜味名,茄以叶形名;天泡、老鸦眼睛皆以子形名也。与酸浆相类,故加老鸦以物异也。 「集解」弘景曰∶益州有苦菜,乃是苦。恭曰∶苦,即龙葵也,俗亦名苦菜,非荼也。龙葵所在有之,关河间谓之苦菜,叶圆花白,子若牛李子,生青熟黑,但堪煮食,不任生啖。颂曰∶龙葵近处亦稀,惟北方有之,北人谓之苦葵。叶圆似排风而无毛,花白色,子亦似排风子,生青熟黑,其赤者名赤珠,亦可入药。又曰∶老鸦眼睛草,生江湖间。叶如茄子叶,故名天茄子。或云∶即漆姑草也。漆姑即蜀羊泉,已见《本经》草部。人亦不能决识之。时珍曰∶龙葵、龙珠,一类二种也,皆处处有之。四月生苗,嫩时可食,柔滑。渐高二、三尺,茎大如箸,似灯笼草而无毛。叶似茄叶而小。五月以后,开小白花,五出黄蕊。结子正圆,大如五味子,上有小蒂,数颗同缀,其味酸。中有细子,亦如茄子之子。但生青熟黑者为龙葵;生青熟赤者为龙珠,功用亦相仿佛,不甚辽远。苏颂《图经》菜部既注龙葵,复于外类重出老鸦眼睛草,盖不知其即一物也。又谓老鸦眼睛是蜀羊泉,误矣。蜀羊泉叶似菊,开紫花,子类枸杞,详见草部本条。杨慎《丹铅录》,谓龙葵即吴葵,反指本草为误,引《素问》、《千金》四月吴葵华为证。盖不知《千金方》言吴葵即蜀葵,已自明白矣。今并正之。 苗 「气味」苦、微甘,滑,寒,无毒。 「主治」食之解劳少睡,去虚热肿(《唐本》)。治风,补益男子元气,妇人败血(苏颂)。消热散血,压丹石毒宜食之(时珍)。 「附方」旧一。去热少睡∶龙葵菜同米,煮作羹粥食之。(《食医心镜》) 茎、叶、根 「气味」同苗。 「主治」捣烂和土,敷疔肿火丹疮,良(孟诜)。疗痈疽肿毒,跌扑伤损,消肿散血(时珍)。根与木通、胡荽煎汤服,通利小便(苏颂)。疔肿(《唐本》)。明目轻身甚良(甄权)。治风,益男子元气,妇人败血(苏颂)。 「附方」旧四,新九。通利小便∶方见上。从高坠下欲死者∶取老鸦眼睛草茎叶捣汁服,以渣敷患处。(《唐瑶经验方》)火焰丹肿∶老鸦眼睛草叶,入醋细研敷之,能消赤肿。(苏颂《图经本草》)痈肿无头∶龙葵茎叶捣敷。(《经验方》)发背痈疽成疮者∶苏颂《图经》云∶用龙葵一两(为末),麝香一分。研匀,涂之甚善。《诸疮恶肿∶老鸦眼睛草擂酒服,以渣敷之。(《普济方》)疔肿毒疮,黑色肿者,乃服丹石毒也;赤色者,肉面毒也∶用龙葵根一握(洗切),乳香末、黄连三两,杏仁六十枚,和捣作饼,浓如三钱,依疮大小敷之,觉痒即换去。痒不可忍,切勿搔动。候炊久,疮中似石榴子戢戢然,乃去药。时时以甘草汤温洗,洗后以蜡贴之。终身不得食羊血。如无龙葵,以蔓荆根代之。(《圣济总录》)天泡湿疮∶龙葵苗叶捣敷之。吐血不止∶天茄子苗半两,人参二钱半,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下。(《圣济总录》)辟除蚤虱∶天茄叶铺于席下,次日尽死。多年恶疮∶天茄叶贴之,或为末贴。(《救急良方》)产后肠出不收∶老鸦酸浆草一把,水煎,先熏后洗,收乃止。(《救急方》)子(七月采之) 1、脾胃虚弱者勿服。 2、不良反应及治疗,对白血球的影响剂量过大,引起白血球下降。 3、药(毒)理学,龙葵碱作用类似皂甙,能溶解血细胞。过量中毒可引起头痛、腹痛、呕吐、腹泻、瞳孔散大、心跳先快后慢、精神错乱,甚至昏迷。曾有报告小孩食未成熟的龙葵果实而致死亡(与发芽马铃薯中毒相同)。澳洲茄碱作用似龙葵碱,亦能溶血,毒性较大。 1、治疔肿龙葵方《普济方》;人参散《圣济总录》:治吐血不止。 2、治疗咽喉肿痛,可配合土牛膝、筋骨草、大青叶等药同用。 3、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可配合泽泻、木通等药同用。 4、用本品治疗癌肿,可配合蛇莓、白花蛇舌草、白英等药同用。 5、据古代文献记载,服食本品可解劳少睡。现在临床上试用本品作为避倦防睡药,在实践中体会到用本品治昏昏欲睡。 5、治疗外科痈肿疔毒,可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内服可配合地丁草、野菊花、蒲公英等药同用。 7、治痈无头:捣龙葵敷之。(《经验方》) 8、治一切发背痈疽恶疮:虾蟇全个,同老鸦眼睛藤叶捣敷。(《袖珍方》) 9、治瘰疬:山海椒、桃树皮各等分研末调麻油敷患处。(《贵州草药》) 10、治天庖湿疮:龙葵苗叶捣敷之。(《纲目》) 11、治跌打扭筋肿痛:鲜龙葵叶一握,连须葱白七个。切碎,加洒酿糟适量,同捣烂敷患处,一日换一、二次。(《江西民间草药》) 12、治吐血不上:人参一分,天茄子苗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新水调下,不拘时。(《圣济总录》人参散) 13、治血崩不止:山海椒-两,佛指甲五钱。煎水服。(《贵州草药》) 14、治痢疾:龙葵叶八钱至一两(鲜者用加倍量),白糖八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15、治急性肾炎,浮肿,小便少:鲜龙葵、鲜芫花各五钱,木通二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文献论述1、《本草正义》:龙葵,可服可敷,以清热通利为用,故并治跌仆血瘀,尤为外科退热消肿之良品也。 2、《唐本草》:食之解劳少睡,去虚热肿。 3、《食疗本草》:主丁肿,患火丹疮。和土杵,敷之。 4、《本草图经》:叶:入醋细研,治小儿火焰丹,消赤肿。 5、《救荒本草》:敷贴肿毒、金疮,拔毒。 6、《滇南本草》:治小儿风热,攻疮毒,洗疥癞痒痛,祛皮肤风。 7、《滇南本草图说》:治小儿风邪,热症惊风,化痰解痉,亦治痘风疮,遍身风痒。疔,可攻能散。叶:洗疮。 8、《纲目》:苗:消热散血。 9、《现代实用中药》:利尿消炎。 监制|佘逸学 主编|刘力滔 编辑|佘冬宇 投稿邮箱 qq.西宁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专业白癜风专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ucaoa.com/jgccd/628.html
- 上一篇文章: 武汉绿植租摆武汉绿植租摆武汉大型绿植
- 下一篇文章: 虹越花卉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