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点穴经络应用之手太阴肺经
腧穴是点穴治疗疾病的主要部位,只要掌握了穴位的定位、主治和具体操作,才能为点穴实战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前面我们已经详细论述了经脉的组成,经脉主要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组成,每一条经脉独有一定的循行路线,掌握了每条经脉的循行路线和腧穴的定位,才能够在点穴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得心应手。闲话少说,直接上干货,今天要讲的是点穴疗法中手太阴肺经穴位的应用。 00:13循行路线: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上行经胃口,过膈,属肺。从肺系(气管及喉咙)横走浅出侧胸上部(中府),沿上肢内侧前缘、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之前,经过肘关节、腕后寸口部,沿手掌大鱼际缘,止于拇指桡侧端(少商)。分支从腕后分出,止于食指桡侧端,下接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为手三阴经之一,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上接足厥阴肝经于肺内,下接手阳明大肠经于食指。经脉分布于胸前、上肢内侧前、拇指桡侧。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经筋分布于外部。本经首穴是中府,末穴是少商,左右各11穴。 本经腧穴均以治疗肺和肺系病变为主。其中尺泽除治疗肺热之证外,可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孔最主治咯血;列缺尤治疗外感咳嗽及头项痛;太渊主治无脉证;少商、鱼际治疗急性咽喉肿痛。本经异常就出现下列病症:肺部胀闷、咳喘,咽喉肿痛,严重时交捧双手,心胸闷乱,视物模糊,还可发生前臂部的气血逆阻如厥冷、麻木、疼痛等症。本经穴主治有关“肺”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咳嗽,气急,喘息,心烦,胸闷,上臂、前臂的内侧前缘酸痛或厥冷,或掌心发热。当气盛有余时,可见肩背酸痛,感受风寒而汗出,伤风,小便频数,张口嘘气;而气虚不足时,则见肩背冷痛,气短,小便颜色异常。 1.中府: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治: ①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症;②肩背痛。 功效: 肃降肺气,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 点穴手法: 平揉点按,迎随补泻,力度均匀。 2.云门: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内缘,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 ①咳嗽、气喘;②胸痛,肩背痛。 功效: 宣肺止咳,泄热除烦,化痰散结。 经验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肋间神经痛、局部软组织疾患等。配肺俞主治咳嗽、气喘;配中府、期门等主治胸肋痛。 手法:平揉点按,迎随补泻力度均匀。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3%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ucaoa.com/jgczz/12348.html
- 上一篇文章: 筋骨草一株百用,芳草连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