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是最早被人捕捉的动物,也是甲骨文明确记载的最早使用的药物之一。

甲骨文中有鱼治腹疾的记载,古人认为鱼性热,这在《内经异法方宜论》中有病例记载,说有患者腹部受寒用鱼来治疗。

而《本草纲目》中也有鲤鱼能够利小便、消肿胀、黄疸、脚气、喘嗽、湿热之病的记载。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既好吃,又有药用价值的7种鱼!

1.鲫鱼

鲫鱼是餐桌上常见的鱼类,在我国广泛分布,在中医里,鲫鱼味甘性温。功效为利水消肿、益气健脾、通脉下乳,清热解毒等,主治浮肿腹水、产妇乳少、胃下垂、脱肛等症。鲫鱼最经典的做法,是鲫鱼豆腐汤,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结合了鲫鱼的鲜美和豆腐的嫩滑,最滋补。

2.带鱼

带鱼是一种深海鱼类,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在中国的黄海、东海、渤海一直到南海都有分布,和大黄鱼、小黄鱼及乌贼并称为中国的四大海产。

中医里带鱼可补五脏、祛风、杀虫,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皮肤干燥者尤为适宜。可用作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辅助疗法。常吃带鱼还可滋润肌肤,保持皮肤的润湿与弹性。

3.青鱼

青鱼是四大家鱼之一,富含营养,包括高质量的蛋白质、ω-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如EPA和DHA)、丰富的矿物质(如钙、磷、钾、铁等)以及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2和维生素D)。

中医里有补气养胃、化湿利水、祛风解烦等功效。食用可治疗气虚乏力,胃寒冷痛、脚气、湿痹、疟疾、头痛等症。青鱼所含锌、硒、铁等微量元素,还有防癌抗癌作用。

4.鲤鱼

鲤鱼因其鳞有“十”字文理而得名,又因“鲤”为“利”的谐音,故被称为“元宝鱼”。鲤鱼除中国西北高原的少数地区外,在各水系均有分布,亚洲和欧洲的自然水体也均有分布。

中医里,鲤鱼味甘性温。有利尿消肿、益气健脾、通脉下乳之功效。主治浮肿、乳汁不通、胎气不畅等症。

5.草鱼

草鱼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主食水草,如苦草、轮叶黑藻、浮萍等。在自然状态下,草鱼多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栖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在中医里,草鱼味甘性温,有平肝、祛风、活痹、截疟之功效。古人认为,鲩鱼肉厚而松,治虚劳及风虚头痛,以其头蒸食尤良。

6.泥鳅

泥鳅分布广泛,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它们喜阴怕阳,喜浅怕深,白天潜伏在光线微弱的水底,傍晚出来摄食,有很强的适应性。

泥鳅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珍品,肉质清淡、细嫩,味道鲜美,被誉为“水中人参”。

在中医里,泥鳅味甘性平,有暖中益气、清利小便、解毒收痔之功效。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病后盗汗等症。

7.黑鱼

黑鱼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至黑龙江一带,在长江流域以南较为少见,是比较凶猛的鱼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其肉中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种氨基酸,还含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也常被用于食疗和药膳中。在中医里,黑鱼其性寒,味甘,具有祛湿利尿、消浮肿、通气消胀的功效,主治胸闷、胃胀、肺结核经久不愈、身体虚弱、肠痔下血等症状。钓友们,你们还知道其他哪些鱼有药用价值吗?感谢大家的观看,如果觉得我的分享对你有用,请点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ucaoa.com/jgcrybw/12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