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食疗每日一药芡实
药食同源 中医学一贯重视饮食疗疾,并有“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说法。许多食物本身就是中药,食物与中药并没有严格划分,但食疗与药物疗法则有所区别。药疗效果虽快,但药物性偏,苦口难吃,久服碍胃,故病人很难长期坚持服药。而食疗则配伍有方,炮制得法,使人们乐于接受,可以长期制食,而且食药同用,食借药威,药助食性,相得益彰。 芡实补中益气固肾涩精 健脾涩精益气止泻 别名:鸡头米、鸡头苞、鸡头莲、南芡实、北芡实、芡子、刀芡实;性味:味甘涩,性平;归经:归脾、肾经。 来源 睡莲科植物芡的千燥成熟种仁。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等地。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皮,取出种子,除去坚硬种皮,取净仁,晒干或烘干。药材水分不超过14%。 芡实常规贮存,易虫蛀。贮藏时间不宜超过2年。建议在20℃以下,单包装密封,大垛用黑色塑料布遮盖、密闭库藏。此贮藏条件下,不易变质,药效保持较好。 性状鉴别 芡实呈类球形,多为破壳,完整者直径5-8mm。表面有棕红色或红褐色内种皮,一端黄白色,有凹点状的种脐痕,除去内种皮显白色。质较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以颗粒饱满均匀、粉性足、无碎末及皮壳者为佳。 功效作用 芡实被誉为“水中人参”,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效。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所致的慢性泄泻、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 固肾涩精:用于肾精亏虚所致的腰膝酸软、耳聋耳鸣、遗精滑精、小便频数、妇女白带过多、小儿遗尿等。 常用选方 1、治遗精、滑精:蒺藜、芡实、莲须各60g,龙骨、牡蛎各30g。将以上5味中药研成细末,莲子粉糊为丸,盐汤送服。 2、治脾肾虚热、久痢:芡实、山药、茯苓、白术、莲子、薏苡仁、白扁豆各12g,人参3g。将以上8味中药炒黄,研成细末,温水送服。 3、治哮喘:芡实、薏苡仁各8g,莲子18g,大枣10枚(去核),大米50g。加水煮成稀粥。 4、治疗湿热带下:芡实15g,白果6g,车前草5g,筋骨草10g。水煎服,每日1次。 十全大宝汤人参、山药、白扁豆、茯苓、砂仁、薏苡仁、芡实、莲子、肉豆蔻、橘皮(陈皮)、粳米健脾益胃、温中止泻、补肾固精。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五更泄泻、四肢无力、气血不和、体虚浮肿、虚寒吐泻、消化不良、便溏等症。 资料来源于蜀中集团董事长安好义编著的《中药材质量新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ucaoa.com/jgcgj/4743.html
- 上一篇文章: 执业药师全草类中药别名汇总
- 下一篇文章: 中药别名整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