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足跟痛是什么原因人民资讯
很多人都有脚后跟疼的毛病,尤其是对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重体力劳动者、长期站立或行走的人,又或是长期穿高跟鞋的人来说,非常常见。 一般来说,足跟痛常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休息后缓解,或运动后加重,症状易反复发作。 足跟痛的原因 中医学认为,“肾主腰脚”,足跟痛多与肝肾阴虚、局部血脉不通有关。 现代医学认为,足跟痛的原因主要有: 1.中老年人多是因为局部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从而引发骨刺、骨膜炎、跖筋膜炎等; 2.长时间行走、过度负重引起跖腱膜劳损; 3.长期穿高跟鞋或外受风寒而引起的足跟脂肪纤维垫无菌性炎症。 如何缓解足后跟痛 当你出现脚后跟疼时,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外,还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缓解疼痛: 空蹬车、勤踮脚 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抗劳损的功能,减轻局部炎症。 尽量避免长期站立,长期行走,可以经常踮脚。踮脚有利于通畅足少阴肾经,肾经气血通则脚后跟可得到滋养,疼痛也就缓解了。 穿舒服的鞋 建议多穿软底鞋、“小坡跟”鞋,鞋跟高度在2~3厘米高为最佳,这样使全身重心前移,减少足跟部受压。 使用足跟垫、足弓垫 平足者且有足跟痛者,建议在久站、久行之前垫好足弓垫。 足弓垫在药店可以买到,年青人建议选购硬质足弓垫,中老年人建议选购软质足弓垫。 自制足弓垫需满足下列要求:软垫高度2~3厘米,并使内侧高外侧低,中央高前后侧逐渐变平,呈斜坡状。 勤踩毛巾 平坐在床上,膝盖伸直,然后拿一条毛巾绕过脚掌前端,二手分别握住毛巾二侧,向身体方向用力拉至足底筋膜有拉伸感为止;每次拉扯后停留10秒钟再放松,重复10次。 此动作可舒缓筋膜紧绷,增加筋膜弹性。 自我按摩 中医认为,一切红肿疼痛和炎症等都是由于经脉不通所引起,经脉疏通,则能起到很好的缓解和功能恢复作用。 涌泉 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太溪穴 位于足内侧,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点涌泉疼痛时,用拇指指尖用力点按涌泉穴1分钟,稍放松后再次点按,反复5~8次,直至酸胀感向全足放散。 掐太溪拇指指尖立起,用力掐按,使酸胀感向足跟部放散,而后足跟疼痛缓解。 中药足浴 验方一 用白术50克煎汤,让患者浸泡足跟,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 验方二 寻骨风3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血竭10克,王不留行15克。上药煎水泡脚30分钟,每日1剂。 验方三 透骨草、威灵仙、皂角刺、苦参、香附、当归尾、红花各30克。加水毫升,煎取毫升,加入陈醋50毫升,盛于盆内。患者足跟伸向盆内,用湿毛巾覆盖盆口,先用蒸气熏蒸,待温度适宜后,将全足浸泡约30分钟。每天1剂,早、晚各1次。 足跟痛是生活中的常见病, 如果痛的厉害一定要及时就医, 如果只是轻症疼痛, 可以尝试上述五法, 有效果的!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ucaoa.com/jgccd/11100.html
- 上一篇文章: 去山里找天然的中药材这群学生在天目山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